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牐的意思、關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牐的解釋

建築在邊界上供守衛的垛城。 清 林則徐 《巡閱澳門情形折》:“再迤南十五裡,建有關牐一座,駐兵防守,為扼吭拊背要區,出關即入 澳 境。” 清 林則徐 《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橫築垛城數丈,以界華夷,曰關牐,設弁守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牐”是一個由“關”和“牐”組成的複合詞,需分别解析兩字的含義再綜合理解:

  1. 關(關)
    本義為用木杠閉門,後引申為門戶、要塞等控制通道的設施。如《說文解字》釋為“以木橫持門戶”,甲骨文形态也顯示雙手持木閉門的動作。


  2. 為“閘”的異體字,指以門控制水流或通道的設施,如水閘、城門懸門。如《宋史》記載“每百裡置木牐一,以限水勢”,說明其用于水利工程中調節水位。

綜合詞義
“關牐”指通過門類裝置控制水流或通道的設施,常見于古代水利或城防系統。例如: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曆史文獻中。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進一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關牐:一個神秘的詞彙

關牐(guān)是一個古老又神秘的詞彙,讀音與現代漢字“官”相似。它主要用來形容官員辦事的樣子,通常帶有一種拖拉、敷衍的意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關牐的拆分部首是“關”字的“門”部,表示與門有關,與官方相關。關牐共有15個筆畫,包括關字的“日”部和“木”部。

來源

關牐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具體來源已經無法考證。它是中國古代文人用來批評官員行為的一種詞彙。在古代社會中,官員負責處理政務,但有些官員卻以敷衍應付、拖延時間為常态,導緻事情無法順利完成。關牐的出現,就是對這種行為的諷刺和批判。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關牐的書寫方式并無差異,仍然是“關牐”。隻是因為繁體字的筆畫更為繁多,書寫形狀更為複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關牐的古字形是由“門”和“舛”兩個部首組成,整體形狀更為古樸。這種寫法在漢字演變過程中漸漸形成,至今依然可以在一些古代文獻、碑刻上看到。

例句

1. 這位官員對待公事總是關牐三掃,不負責任。
2. 他在完成任務時總是關牐塞責,讓人非常不滿。

組詞

關系、牐冊、關牐三掃、牐李如雲

近義詞

敷衍、偷懶、拖拉、推诿

反義詞

認真、負責、盡責、迅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