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課的意思、官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課的解釋

(1).官府的稅收。《宋史·食貨志下四》:“而一歲之内,私販坐罪者三千九十九人,弊在於官鹽估高,故私販不止,而官課益虧。” 元 盍西村 《小桃紅·臨川八景》曲:“官課今年九分辦,廝追攀,渡頭買得新魚雁。”

(2).舊時官府對書院學生進行定期考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有一回,書院裡官課, 歷城 縣親自到院命題考試。” 張友鶴 注:“當時書院裡的學生,每三月由官府出題考試一次,叫做期考,就是官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課指古代由國家或官府征收的賦稅、捐稅,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其具體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1. 基本釋義與核心特征

    官課指官府征收的稅賦,特指國家以行政權力強制征收的各類錢糧物資。其核心特征為強制性、無償性,是國家權力的經濟體現。例如唐代的租庸調、宋代的青苗錢等均屬官課範疇。

  2. 曆史形态與具體形式

    • 唐代租庸調制:以人丁為本,征收谷物(租)、絹布(調)及力役(庸),是官課的典型制度。
    • 宋代專賣稅:對鹽、茶、酒等商品實行官府專營,所得收入稱“榷課”,屬官課分支。
    • 明清工商稅:包括市舶稅、礦稅、關稅等,統稱“課稅”,如《明史》載“商稅三十取一,過者以違令論”。
  3. 與“私租”的區分

    官課區别于地主向佃農收取的“私租”,強調其國家屬性。如《漢書·食貨志》稱“官收百一之稅,民輸太半之賦”,揭示官課與民間賦役的差異。

  4. 文字學依據

    “課”本義為考核(《說文解字》:“課,試也”),引申為按标準征收,如《舊唐書》載“凡賦役之制…課戶每丁租粟二石”。

結論:官課本質是古代國家憑借政權力量,以法律形式對民衆財産進行的無償征收,其形态隨朝代更疊演變,但始終作為維系國家運轉的經濟基礎存在。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官課[EB/OL]. 漢典
  2.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2015: "課稅"條.
  3. 中國財政通史(隋唐卷).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租庸調制度.
  4. 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課"字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官課”一詞在古代文獻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官府的稅收

指政府依法征收的賦稅,常見于鹽稅、商稅等專項稅收。例如《宋史·食貨志》提到,因官鹽定價過高導緻私鹽泛濫,最終“官課益虧”(政府稅收虧損)。元代盍西村《臨川八景》中“官課今年九分辦”也印證了稅收職能。

二、官府對書院的定期考試

屬于古代教育制度的一部分,與書院自主考核的“師課”(或稱齋課)并列。例如:

  1. 考試形式:每月初三日為官課,由地方官員命題監考;十八日為齋課,由書院山長負責。
  2. 評分标準:生員分超等、特等、一等,童生分優取、上取、次取,成績張榜公示。
  3. 文獻例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記載了曆城縣官員親自主持書院官課的情景。

補充說明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官課”引申為官員的職務培訓,但此義項在古代文獻中未見直接對應,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釋,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鮁鮁八段錦班輪辨嚴不由自主拆爛污長駕遠馭長侍塵膩持闆磁性飽和頂牛東易亸剝方領矩步閤閤各式各樣涫涫桂粉橫失火洲交輝交火嚼口雞豆子靜君精神衰弱酒池肉林九軌倥偬窺戎樂陶陶梁星零丁洋隆富銮音眸光腦脹内難皮酒皮裡春秋皮裘潑淋橋牌清飈氣團秋翅求衣熱化桑雞韶艾牲酒聲旁神怡收離糾散溲器挑擔危巢威行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