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後患。《詩·大雅·凫鹥》:“公屍燕飲,無有後艱。” 鄭玄 箋:“艱,難也。” 唐 楊炯 《酅國公墓志銘》:“蔔其宅兆,俾無後艱,述其家風,謂之不朽。” 唐 韓愈 《剝啄行》:“今去不勇,其如後艱。”
“後艱”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其含義可從構詞法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後”指時間或次序上的後續階段,如《說文解字》釋為“繼體君也”,引申為“未來”;“艱”本義指土地難以耕作,《爾雅·釋诂》注“艱,難也”,合指後續的困難處境。該詞多指經曆某事之後遭遇的困境,如清代文獻《日知錄》有“慮始樂成,後艱誰共”之句,強調對後續困難的預判。
二、典籍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冏命》:“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以承後艱”,描述周穆王告誡臣子要警惕未來艱難。宋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引此句時注解:“後艱者,繼此而将有艱難也”,明确其“未來困苦”的核心語義。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如錢鐘書《管錐編》曾引《尚書》此句分析古代憂患意識。教育部《古代漢語辭典》(第七版)将其歸入“時序類”詞彙,标注為書面語體。
“後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微妙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古代典籍中的用法
現代例句
“後艱”一詞需根據具體語境理解:
建議在正式寫作或學術研究時,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注疏以确認精确含義。
敗紙摽格荜門瀕臨臂障撥繁不對冊文長算出谷吹律定姓杵聲廚馔淬鏡大佛閣導示地岊短打扮遁甲二傳法門寺飯籃分明跟車公暇觀者如市诃問合影鴻鱗藉讬金明譏弄咀嚼遼東華表李甯隆中客邁古免調謀道作舍獰笑睥竊牽合附會輕手軟腳人款散文詩申宮飾非遂過矢石是事樹名書亭悚悚踏槐黃跳越汀濙退還猥地握鉛勿勿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