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俠氣的意思、俠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俠氣的解釋

[chivalrous] 豪俠的氣概

詳細解釋

見義勇為的氣概。《後漢書·成武孝侯劉順傳》:“ 弘 弟 梁 ,以俠氣聞。” 宋 蘇轼 《答範祖禹》詩:“而今太守老且寒,俠氣不洗儒生酸。” 魯迅 《呐喊·明天》:“但 阿五 有點俠氣,無論如何,總是偏要幫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俠氣”指豪俠的氣概,強調見義勇為、仗義助人的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含義
    指具有俠義精神,表現為勇敢無畏、忠誠正直,常以行動保護弱者或維護正義。

  2. 詞源與注音
    拼音為xiá qì,注音符號ㄒㄧㄚˊ ㄑㄧˋ,英文可譯為chivalrous。


二、文化内涵

  1. 傳統價值觀
    源于中國古代俠士文化,強調“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擔當,如《後漢書》記載劉順“以俠氣聞”。

  2. 文學表現

    • 蘇轼詩句“俠氣不洗儒生酸”體現俠氣與文人風骨的結合;
    • 魯迅在《明天》中描寫阿五的俠氣,展現近現代文學中的平民俠義。

三、現實意義

《菜根譚》提出“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強調人際交往中需保有正義感與互助精神。這種品質在現代社會仍被推崇,表現為熱心公益、維護公平等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後漢書》、蘇轼詩詞或《菜根譚》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俠氣

俠氣是指俠士的風格和特質,是一種勇敢、正義、寬容、忍辱負重、舍己為人的精神。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俠:從人(亻)部,由8畫組成

氣:從氣部,由4畫組成

《俠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俠客形象,其代表作品是《水浒傳》。在這部小說中,各位英雄豪傑以忠誠、仁愛、義氣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堅守正義,保護弱小,與不義之徒鬥争,體現了俠士的特質。

繁體字中,《俠氣》分别為「俠氣」。在繁體字中,「俠」的部首為亻,「氣」的部首為氣。俠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字形上略微有些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俠氣」這個詞的字形有所不同。如在《康熙字典》中,「俠」字的字形為「⿰人夾」,而「氣」字的字形為「氣」。這種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了。

例句:
1. 他身上散發出一股濃濃的俠氣,讓人感到十分欽佩。
2. 這位年輕人行走江湖,帶着一腔俠氣,正直而勇敢。

組詞:義氣、俠客、俠肝義膽、勇敢、正義、寬容、忍辱負重、舍己為人。

近義詞:俠士、俠義、劍客、俠侶。

反義詞:小人、奸詐、卑鄙、邪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