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民的意思、白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民的解釋

(1).神話中古國名。《山海經·海外西經》:“ 白民之國 ,在 龍魚 北,白身披髮。” 郭璞 注:“言其人體洞白。”

(2).舊指沒有功名的人。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甯寺》:“三品以上,贈三公。五品以上,贈令僕。七品以上,贈州牧。白民贈郡鎮。” 周祖谟 校釋:“身無官爵,謂之白民。”《魏書·食貨志》:“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一千石,加一大階。”《資治通鑒·梁武帝大通二年》:“﹝ 魏主 ﹞始詔:‘入粟八千石者賜爵散侯,白民輸五百石者賜出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民”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神話中的古國名

  1. 起源與文獻依據
    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 郭璞注解為“言其人體洞白”,指該國居民通體白色。此國常被視作古代神話中的奇異族群。

  2. 文化象征
    該名稱可能反映古代對異域族群的想象,或與原始部族的圖騰信仰相關,但具體曆史背景已不可考。


二、指代無官職的平民

  1. 曆史文獻記載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甯寺》提到:“白民贈郡鎮”,周祖谟校釋為“身無官爵,謂之白民”。另《魏書·食貨志》中,白民可通過繳納糧食獲得官職,進一步佐證其身份屬性。

  2. 社會階層含義
    此用法特指未取得功名或官職的普通百姓,區别于士族或官僚階層,常見于魏晉至南北朝時期的文獻。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民(bái mín)這個詞在中文中有着多個意思。首先,它可以指代百姓,即普通人民。其次,白民也可以表示在某個特定社會階層或群體中地位較低的人。此外,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白民也用來描述純潔無瑕的人。現在我們來詳細看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它的來源和繁體形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白民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白”字的拆分部首是“日”,它表示太陽;“民”字的拆分部首是“氏”,表示人。總共需要寫五個筆畫來書寫白民這個詞。 來源和繁體形式: 白民這個詞源于漢語,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的繁體形式是「百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漢字的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白民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為「白眕」。 例句: 1. 我們應該關心白民的生活狀況。 2. 他雖然出身低微,但一直保持着白民的純潔品質。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白民族、外白民族、白民主義 近義詞:庶民、平民、衆人 反義詞:貴族、上流社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