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蚯蚓的異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蚯蚓,一名蜿蟺,一名曲蟺,善長吟於地中, 江 東謂之歌女,或謂之鳴砌。”
(2).謂檐流滴于階砌而作聲。 宋 陸遊 《雨中排悶》詩:“殷殷雷繞村,淅淅雨鳴砌。”
“鳴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蚯蚓的異名
根據晉代崔豹《古今注·魚蟲》記載,蚯蚓在江東地區被稱為“歌女”或“鳴砌”,因其在地中活動時發出細微聲響而得名。
檐流滴于台階的聲響
宋代陸遊在《雨中排悶》一詩中寫道:“殷殷雷繞村,淅淅雨鳴砌”,此處“鳴砌”形容雨水從屋檐滴落至石階時發出的聲音,具有詩意化的表達。
補充說明: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少出現,常見于古籍或詩詞中。兩個釋義均與“聲音”相關,但具體指向不同事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鳴砌》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石頭經過雕琢後制成的牆壁。
《鳴砌》的部首是石,拆分後的筆畫為10畫。
《鳴砌》一詞出自《詩經·秦風·鳴砌》。在古代,人們使用石材修建牆壁,這些經過加工後的石頭在牆體上碰撞時會發出聲音,因此稱為鳴砌。
繁體字中的《鳴砌》保持不變,仍然是「鳴磧」。
古代對于《鳴砌》一詞的寫法可以有多種,常見的寫法有「鳴磧」、「鳴正」等。
1. 園中的古亭牆上鳴砌精美,使人賞心悅目。
2. 古城牆上的鳴砌展現出濃厚的曆史氛圍。
鳴砌石、雕砌、古砌、石鳴等。
砌牆、石雕牆、石刻牆等。
土牆、土坯牆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