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物的意思、福物的詳細解釋
福物的解釋
《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緻福者。” 賈公彥 疏:“諸臣自祭家廟,祭訖,緻胙肉於王,謂之緻福。”因謂祭祀所用酒肉為福物。《水浒傳》第二回:“且説兩個牌軍,買了福物煮熟,在廟等到巳牌也不見來。”《三國演義》第四九回:“吾今缺少福物祭旗,願借你首級。”《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叩門進去,隻見堂前燈燭熒煌,三牲福物,正在那裡獻神。”
詞語分解
- 福的解釋 福 ú 一切順利,幸運,與“禍”相對:福氣。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作威作福(原指統治者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後形容濫用權勢,橫行霸道)。 舊時婦女行禮的姿勢:萬福。 祭神的酒肉:福食。福酒
- 物的解釋 物 ù 人以外的具體的東西:事物。生物。物體。貨物。禮物。文物。物價。物質。地大物博。物極必反。 内容,實質:言之有物。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境:物議(群衆的批評)。待人接物。物望所歸(衆望
網絡擴展解釋
“福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指古代祭祀時所用的酒肉等祭品。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解析:
-
詞源與定義
該詞最早源自《周禮·天官·膳夫》中的記載:“凡祭祀之緻福者。”據漢代學者賈公彥的注解,古代官員祭祀家廟後,将胙肉(祭祀用的肉)獻給君王的行為稱為“緻福”,因此祭祀所用的酒肉被稱為“福物”。核心含義為與祭祀儀式相關的特定供品。
-
文學與文獻用例
在明清文學作品中,“福物”常指祭祀食物。例如《水浒傳》第二回提到“買了福物,煮熟在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描寫“三牲福物,正在那裡獻神”,均指祭祀時準備的牲禮(如豬、牛、羊等)。
-
延伸與演變
雖最初特指酒肉,但在實際使用中,其範圍可能擴展至泛指祭祀所用的各類食物或供品,體現了古代通過祭品祈求福祉的宗教觀念。
“福物”本質是古代祭祀文化的産物,既包含禮儀制度中的具體物品(酒肉),也承載了通過祭祀傳遞祝福的文化内涵。需注意,現代該詞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獻或相關研究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福物(福物)這個詞是表示幸福之物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示字旁,右邊是物字底。根據《康熙字典》,福的筆畫數為14畫,物的筆畫數為8畫。
福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福字在古時候的寫法有許多變體,例如:福的繁體字寫作福,它比簡體字多了一個"士"字底部的部首,整個字形更複雜一些。
在古代漢字中,福物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楚文字中,福字的寫法是"示"和"府"的組合,字形更加獨特。而在隸書中,福字的寫法則更加簡化。
以下是關于福物的例句:
1. 禮物是人們傳遞福物和祝福的方式之一。
2. 這家店有各種各樣的福物,可以給家人和朋友帶來好運。
3. 我們應該珍惜身邊的福物,感受生活的美好。
福物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例如,福物可以與年、財等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來表示不同的含義。
福物的近義詞可能包括:吉祥物、幸運物、福利等。福物的反義詞可能包括:不幸之物、厄運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