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摩厲以須 ”。
“摩厲以需”是一個成語,讀音為mó lì yǐ xū,其含義與“摩厲以須”相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磨快刀子等待,比喻提前做好準備,等待時機行動。
結構分析:
源自《左傳·昭公十二年》:“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将斬矣。”原指磨刀等待出擊,後引申為蓄勢待發的狀态。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對自己要求嚴格以滿足需求”,但此說法未被廣泛采納,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左傳》原文。
《摩厲以需》是一個成語,寓意非常強烈。它意味着一個人具有堅定的意志和毅力,對于自己追求的目标始終保持高度的熱情和追求。
《摩厲以需》中的三個漢字分别是“摩”、“厲”、“需”。
它們的部首分别是“手”、“刀”、“缶”,并且它們的筆畫數依次為7畫、9畫、14畫。
《摩厲以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豳風·丘中有麻》這首詩中。在《論語·公冶長》一文中,孔子也曾引用過這個成語。
在繁體中,這個成語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摩厲以需”。
在古代文字中,“摩”字有時候也寫作“磨”,“厲”字有時候也寫作“碌”或“勵”,“需”字有時候也寫作“覅”或“訏”。
1. 他對待學習一直摩厲以需,終于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2. 他工作中的刻苦和熱情,使他摩厲以需地追求事業上的成功。
3. 這個團隊一直保持着摩厲以需的精神,最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摩拳擦掌、厲兵秣馬、需而不費、以人為本
争先恐後、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三分鐘熱度、興趣盎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