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日月星辰。《史記·曆書》:“至今上即位,招緻方士, 唐都 分其天部;而 巴 落下閎 運算轉曆,然後日辰之度與 夏 正同。”
(2).指天幹和地支。 漢 王充 《論衡·诘術》:“日十而辰十二,日辰相配,故甲與子連。” 漢 焦贛 《易林·履之未濟》:“日辰不和,強弱相振。”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一日謂之‘一辰’者,以十二支言也。以十幹言之,謂之‘今日’;以十二支言之,謂之‘今辰’。故支幹謂之‘日辰’。”
(3).日子;時辰。 元 關漢卿 《窦娥冤》楔子:“他説今日好日辰,親送女兒到我家來。” 元 無名氏 《盆兒鬼》楔子:“恰好今日是個好日辰,回家辭過父親,便索長行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若論婚姻大事,還該尋一個好日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按天有十二辰,故一日分為十二時,日至某辰,即某時也,故時亦謂之日辰。”
“日辰”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日月星辰
指代天體運行中的太陽、月亮及星辰,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天象。例如《史記·曆書》提到“日辰之度與夏正同”。
天幹地支
在傳統曆法中,“日”對應天幹(甲、乙、丙等),“辰”對應地支(子、丑、寅等),兩者結合用于紀年紀日。如《論衡·诘術》記載“日十而辰十二,日辰相配”。
日子或時辰
泛指具體的時間節點,如吉日、時辰。元代關漢卿《窦娥冤》中“今日好日辰”即指吉時。
在姓名學中,“日辰”寓意光明與時光,象征活力與吉祥。
“日辰”一詞涵蓋天文、曆法、時間等多重維度,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論衡》等古籍原文。
《日辰》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日和辰。
【日】是漢字的一個常見部首,代表太陽或者時間的含義。它的筆畫數是4畫。
【辰】也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其含義為時間的劃分,根據古代十二時辰的概念,辰代表了早上7點到9點之間的時間段。它的筆畫數是7畫。
《日辰》兩個字的組合是表示早上的時間,也可以表示白天或者時間的流逝。
該詞來源于古代的《易經》一書,其中提及了一天中的劃分和時辰的概念。這也是為什麼【辰】和時間概念相關。
在繁體中,日辰的寫法依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是【日辰】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改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日辰》的例句:
1. 雅量好,能按《日辰》居官。
2. 他每天早上六點準時起床,充分利用了《日辰》。
與《日辰》相關的組詞有:午時、夜辰、時辰等。
與《日辰》意義接近的近義詞有:早晨、晨光、黎明。
與《日辰》意義相反的反義詞有:夜晚、日落、黃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