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貴在周知下情。 明 王文祿 《求志編》卷一:“守令之法必貴知,故曰知縣、知府,通一縣一府周知之也。”
貴在有智慧。知,“ 智 ”的古字。《國語·吳語》:“危事不可以為安,死事不可以為生,則無為貴知矣。” 韋昭 注:“言人不能以危易安,以死易生,則何貴於知矣。”
“貴知”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區分理解:
一、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含義 指珍貴的知識或智慧,由“貴”(珍貴)和“知”(知識)組合而成,強調知識的價值與重要性,常用于倡導學習與尊重智慧。例如:“教育貴知,方能使文明傳承不息。”
二、古代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貴在周知下情
源自明代王文祿《求志編》的行政理念,指官員需全面了解民情。如“守令之法必貴知”,即知縣、知府需通曉轄區事務。
貴在有智慧(“知”通“智”)
出自《國語·吳語》:“無為貴知矣”,此處強調智慧在危局中的重要性,韋昭注解為“以智謀化解困境”的能力。
辨析:現代用法多取“知識珍貴”的引申義,而古代用法或指向治國智慧(周知民情),或指向個體智謀(危機處理)。具體含義需結合文本背景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