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懈不起勁。 浩然 《豔陽天》第七章:“他……工作疲沓,追求享受。”
疲沓(也寫作“疲塌”)是現代漢語中形容人或事物狀态松懈、缺乏活力的形容詞,其核心含義可結合權威詞典及語言學資料解析如下:
指精神懈怠、行動拖沓,缺乏應有的緊張感或效率。常用于描述人的工作态度、精神狀态或事物的進展狀态。
例句:
“他最近工作疲沓,任務總是拖延完成。”
“項目進度疲沓,需要加快節奏。”
語素分解:
二字組合後,強化了“因倦怠導緻的松散狀态”這一語義。
詞性演變:
早期多用于口語,20世紀中葉被收錄進規範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成為标準書面語詞彙。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疲沓:松懈拖沓;不振作。
例:“作風疲沓”。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ISBN 9787100125168)
《漢語大詞典》:
形容松懈倦怠、效率低下。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詞語 | 核心差異 | 例句 |
---|---|---|
疲沓 | 強調因懈怠導緻的拖沓狀态 | “管理疲沓導緻效率低下。” |
松懈 | 側重警惕性或紀律性不足 | “紀律松懈,漏洞百出。” |
拖拉 | 突出行動遲緩,不幹脆 | “辦事拖拉,錯過時機。” |
適用對象:
感情色彩:
含明顯貶義,多用于批評效率低下或作風散漫的現象。
(注:為符合學術規範,此處提供紙質權威辭書信息;線上版本可通過“中國辭書數據庫”或“商務印書館官網”查詢驗證。)
“疲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í ta(注音:ㄆㄧˊ ㄊㄚ),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松懈拖拉、不起勁,多用于形容工作态度或作風散漫、效率低下。例如:
應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工作态度、管理效率或行為習慣。例如:
浩然《豔陽天》第七章:“他……工作疲沓,追求享受。” 。
構詞特點:
屬于同義複詞,“疲”指懈怠,“沓”表示重複拖沓,組合後強調“因懈怠而拖延”的語義 。
該詞常見于口語和文學作品中,需注意與“疲塌”的異形詞關系,但現代漢語推薦使用“疲沓” 作為規範寫法 。
拔釘拔宅飛升悲悸邊表秕言謬説察閱承天命成因雌懦答表打號子蛋糕梵俗梗紛公署勾哄孤林合盤回船焦竭急帶儆惕集甯金蕉晉王開方破獄礦夫裡君流失論倫麥月貿首之雠逆紳扭虧俳诙疲拙強魂潛心笃志球體取長補短榷商忍死日偏食融為一體汝墳舍己芸人拾唾餘死直送交隋堤柳踢踏通前澈後唯心主義文章四友五過纖謀笑毀蕭史謝花諧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