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冊貝葉的意思、梵冊貝葉的詳細解釋
梵冊貝葉的解釋
指佛經。佛經原本多用梵文寫于貝多羅樹葉上,故稱。 清 龔自珍 《正<大品彌陀經>魏譯》:“梵冊貝葉,以意增損,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譯者從而受之。”
詞語分解
- 梵冊的解釋 亦作“ 梵策 ”。佛教典籍。 宋 俞文豹 《唾玉集·無佛論》:“﹝ 張商英 ﹞嘗見梵冊整齊,歎吾儒之不若。”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鬼怪·奇鬼》:“餘問之學佛人雲,此名拱屍鬼,然徧考梵冊不得。”
- 貝葉的解釋 古代 印度 人用以寫經的樹葉。亦借指佛經。 唐 玄奘 《謝敕赉經序啟》:“遂使 給園 精舍,并入提封;貝葉靈文,鹹歸冊府。” 元 榮肇 《原釋》:“如兇惡之徒,日誦貝葉之書,心藏蛇蠍之行,既死矣,
專業解析
“梵冊貝葉”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佛經或佛教的經典著作。這個詞組形象地借用了佛經最初的物質載體形式來代指其内容本身。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與詞源構成:
- 梵 (fàn): 本意指清淨、寂靜,後特指與古印度、佛教相關的事物,尤其指梵文(古印度的一種神聖語言)。佛教經典最初多是用梵文書寫或翻譯自梵文。
- 冊 (cè): 指古代串編好的簡牍或書籍。在這裡引申為“書籍”、“典籍”。
- 貝葉 (bèi yè): 指貝多羅樹(梵文Pattra,音譯“貝多”或“貝多羅”)的葉子。古印度(以及後來的東南亞、中國部分地區)在紙張尚未普及或傳入之前,常用經過處理的貝多羅樹葉作為書寫材料,尤其用于抄寫佛經。這種書寫載體被稱為“貝葉經”或“貝葉書”。
- 組合義: “梵冊”指用梵文(或佛教語言)書寫的典籍;“貝葉”指承載這些典籍的貝多羅樹葉。因此,“梵冊貝葉”合起來,最初的字面意思就是指書寫在貝多羅樹葉上的梵文佛教經典。後來,這個詞組逐漸脫離具體的物質形态,成為佛經、佛教典籍的代稱。
-
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 其核心引申義就是佛經的總稱。它代表了佛陀的教誨、佛教的教義和智慧結晶。
- 這個詞組蘊含着對佛教經典的尊崇與珍視。貝葉經的制作過程繁瑣(需經切割、蒸煮、晾幹、磨光等多道工序),書寫不易,能長久保存,因此被視為神聖和珍貴的載體。用“梵冊貝葉”指代佛經,本身就帶有對其神聖性、古老性和珍貴性的強調。
- 它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傳播的曆史軌迹。貝葉經是佛教從印度向東南亞、中國(如雲南傣族地區)、西藏等地傳播的重要媒介和見證。玄奘等求法僧帶回的經典中就有大量貝葉經。
-
使用場景:
- 主要用于書面語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中,指代佛教經典。
- 常見于描述佛教文化、曆史、翻譯、文獻學等領域。
- 有時也用于比喻義,指深奧、珍貴的典籍或思想。
“梵冊貝葉”是一個源自佛教文化傳播史的成語,其字面指書寫于貝多羅樹葉上的梵文佛經,引申為一切佛經或佛教典籍的代稱。它承載着對佛教智慧結晶的尊崇,并體現了古代佛教文獻獨特的物質載體形式和跨文化傳播的曆史。
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201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權威詞典釋義)
- 季羨林, 等. (1988). 《大唐西域記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 (涉及貝葉經的傳入與使用)
- 任繼愈 主編. (2002). 《佛教大辭典》.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專業佛教辭典,解釋相關術語)
-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相關文獻(如對館藏貝葉經的介紹)。(提供實物佐證與曆史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梵冊貝葉”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代指佛經。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指佛經的原始形态。古代佛經多用梵文書寫在貝多羅樹葉(簡稱“貝葉”)上,因此以“梵冊貝葉”代稱佛經。
-
構詞拆解
- 梵:與佛教相關,意為清淨、神聖,常見于“梵宮”“梵刹”等詞。
- 冊:古代指編串好的竹簡,後泛指書籍或裝訂成冊的文獻。
- 貝葉:貝多羅樹的葉子,古印度用于書寫經文,後成為佛經載體的代稱。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
最早出自清代龔自珍的《正<大品彌陀經>魏譯》:“梵冊貝葉,以意增損,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譯者從而受之。”。
-
語法功能
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賓語使用,例如:“這部古籍堪比梵冊貝葉,承載着千年智慧。”
三、文化背景
-
書寫傳統
古印度因缺乏紙張,貝多羅樹葉成為重要書寫材料,佛教經典多以此保存,後隨佛教傳播影響東亞文化。
-
象征意義
該詞不僅指代佛經實體,也引申為珍貴、神聖的文化遺産,常見于文學或學術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經載體或梵文文獻,可參考權威典籍或佛教研究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皚皚備警畚梮弁慄踩估財政補貼詫事乘杜赤岸綽然有餘鬥蛩笃美鵝兒恩顧耳掴子發斂風戽概不由己歌樓工序鬼庭佹形僪狀鴻渞皇軍話說火齊粥解心吉良禁食金騣救助具供客傭闌縱良姻六陵流憩流揜輪栽驢年馬月盲幹茂烈漂疽破玉清涕啟設柔光桑乾三倫升造贳廛守門員泰折套索托興下學上達西池謝詞戲婦心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