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玉制的禮器。古代用于朝聘、祭祀。《莊子·馬蹄》:“白玉不毀,孰為珪璋。”《南齊書·禮志上》:“用珪璋等六玉,禮天地四方之神。” 宋 曾鞏 《明州拟辭高麗送遺狀》:“蓋古者相聘,贄有珪璋。及其卒事,則皆還之,以明輕財重禮之義。”
(2).比喻高尚的人品。《後漢書·黨锢傳·劉儒》:“ 郭林宗 常謂 儒 口訥心辯,有珪璋之質。”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公禀川嶽之靈暉,含珪璋而挺曜。”《晉書·陸機陸雲傳論》:“觀夫 陸機 、 陸雲 ,實 荊 衡 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實,馳英華于早年,風鑒澄爽,神情俊邁。”
(3).比喻傑出的人材。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贄币濃者,瓦石成珪璋;請託薄者,龍駿棄林垧。”《舊唐書·齊物傳》:“故金紫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兼正卿 齊物 ,宗室珪璋,士林楨幹。” 宋 蘇轼 《二鮮于君以詩文見寄作詩為謝》:“我懷 元祐 初,珪璋滿清班。”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玉樹秀紛錯,姻婭盡珪璋。”
(4).指使節。 唐 杜牧 《長安雜題長句》之一:“觚稜金碧照山高,萬國珪璋捧赭袍。” 明 張居正 《聖壽無疆頌》:“萬國集兮朝 未央 ,放庭實兮擁珪璋。”
(5).新生子的美稱。 南朝 宋 鮑照 《征北世子誕育上表》:“誕躬紫閣,膺祚朱紱。孤矢夙陳,珪璋攸覿。” 錢振倫 注:“《詩》:‘載弄之璋。’”《群音類選·百順記·王曾得子》:“賀麒麟一夕飛下天宮,朱扉外弧矢高懸,繡幕中珪璋歡弄。”
珪璋是古代中國禮制中的重要玉器組合,其内涵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與形制考據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珪"(亦作"圭")為長條形玉器,上銳下方,是古代諸侯朝聘、祭祀時執掌的禮器,尺寸形制依爵位等級嚴格區分。《說文解字》釋"璋"為"半圭",形制似圭從中剖分,頂端作斜銳狀,多用于祭祀山川、婚聘等重要儀典。
二、禮制象征體系 在周代禮制中,珪璋構成權力與身份的物化符號。《周禮·春官》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其中珪璋分别對應東方和南方,象征春生夏長之德。考古發現顯示,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龍首紋青玉璋長達38厘米,佐證其作為王室重器的地位。
三、文化意象延伸
該詞在《全唐詩》出現47次,杜甫"珪璋特達姿"等詩句,展現其在傳統文化中的持久影響力。
“珪璋”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解釋:
珪璋是兩種玉制禮器的合稱(珪為長條形,璋為半珪形),主要用于朝聘、祭祀等重要禮儀場合。例如: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如《莊子》《後漢書》原文),可參考漢典或辭海工具書。
暴客襃升滄溟婵嫣乘危揣丸出賣靈魂粹穆當權兜樓婆香獨分兒對字獨腳蓮馮铗鳳台風行草偃負圖幹佐诰籙錧轄黑色金屬和顔悅色撝遜貨客火山見彈求鹗減折蹇偃節廉進觞籍圖卷甲束兵狂攘狼外婆廉良離詞理當離堅白靈旛龍鳳茶馬蟬木耦弄虛作假钤幹氣孱入地無門三門四戶扇繖戍陀羅停屍脫氧核糖核酸萬古不變文臣五光烏虬無羊月鹹鹵先笑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