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首的意思、歸首的詳細解釋
歸首的解釋
歸降;自首。《後漢書·李固傳》:“於是賊帥 夏密 等斂其魁黨六百餘人,自縛歸首。” 三國 蜀 諸葛亮 《南征表》:“初謂 高定 失其窟穴,獲其妻子,道窮計盡,當歸首以取生也。”《新唐書·王君廓傳》:“ 君廓 見使,謬為欲歸首者。”
詞語分解
- 歸的解釋 歸 (歸) ī 返回,回到本處:歸國。歸程。歸僑。歸甯(回娘家看望父母)。歸省(媙 )(回家探親)。歸真反璞。 還給:歸還。物歸原主。 趨向,去往:歸附。衆望所歸。 合并,或集中于一類,或集中于一地:
- 首的解釋 首 ǒ 頭,腦袋:首飾。首級。首肯(點頭表示同意)。 領導的人,帶頭的:首領。元首。首腦。首相(刵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屆。首創。首日封。首義(首先起義)。 出頭
專業解析
“歸首”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歸首”由“歸”與“首”構成會意結構。《說文解字》釋“歸”為“女嫁也”,後引申出返回、歸附義;“首”象形頭部,引申為自陳罪狀。《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歸降自首”,特指古代罪人主動投案或敵将率部歸順的雙重語境。
二、分字解析
- 歸:甲骨文作“婦人持帚”,本指女子出嫁,後衍生“返歸”“歸屬”等義(《甲骨文字典》上海古籍出版社)。
- 首:甲骨文象人首帶發形,《爾雅·釋诂》注“首,始也”,此處取“自陳初始之罪”的引申義。
三、文獻例證
《後漢書·李通傳》載“不敢歸首”,此處指畏懼歸降;《資治通鑒·晉紀》用“帥衆歸首”,則特指将領率衆歸順朝廷。兩例均體現古代軍政場景中的特殊用法。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出現于史書及公牍文書,現代漢語中已被“自首”“投誠”等詞替代,但在研究古代法制史、軍事史時仍具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歸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歸降:指主動投降,多用于軍事或政治鬥争中弱勢方停止抵抗,歸順對方。如《後漢書》記載“賊帥夏密等斂其魁黨六百餘人,自縛歸首”。
- 自首:指主動向官方投案,承認過錯并接受處置。如《新唐書》提到王君廓“謬為欲歸首者”。
二、曆史用例
- 軍事歸附:三國時期諸葛亮在《南征表》中提及高定“當歸首以取生”,指敵軍首領窮途末路時投降求生。
- 犯罪自首:唐代文獻中記載的“歸首”行為,多與主動投案避免更大懲罰相關。
三、詞源與結構
- 單字解析:
- “歸”含“返回、歸屬”之意(如歸國、歸附);
- “首”指“頭部”,引申為“領頭者表态”,象征徹底服從。
- 組合含義:二字結合後,既表達“回歸歸屬”的主動性,也隱含“以首級示誠”的古代投降儀式。
四、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文獻解讀或特定文學語境,日常口語中已被“投降”“自首”等白話詞彙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庵舍傲達奧郁幫夥碑版邊食測驗超趠朝岚乘鸾女翅膀穿靴戴帽春去夏來怱卒打埃塵帶刀卧怠曠躭荒燈市獨行其道番茂發信風暴潮赗賜高統靴躬冒矢石乖檢還殿寒篁鶴胫合食喚頭洊升金鳷決雌雄铐子克星空心湯團狂風怒號龍飛鳳翔陋薄蒙蔽迷人眼目迫截蒲薦青漚碛月阙漏肉包子打狗涉朔簭人祏室授室睡雨疏治松蘿共倚粟金同源異派微達芗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