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躬蹈矢石 ”。
“躬冒矢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遼東大捷辭恩疏》原文或成語詞典(來源:、2、5、6)。
『躬冒矢石』這個詞使用了中文中常見的成語形式,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為了理想或信念,勇敢地承擔困難、冒着生命危險或巨大的風險。這個詞可以分解為『躬』、『冒』和『矢石』三個字。
『躬』是由部首『身』和『弓』組成的,表示人直立,本義是指自己,現用來指代自己親自做某事。
『冒』是由部首『冖』和『日』組成的,『冖』表示頂蓋,『日』表示太陽。本義是頭頂冒出太陽,引申為勇敢、冒險。
『矢』是由部首『矛』和『一』組成的,表示箭頭。在這裡表示着有飛來的箭矢可能傷到自己。
『石』是一個獨立的字,表示石頭。
『躬冒矢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典故《左傳》。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志士仁人為了國家、民族或正義而舍棄個人利益和生命安全,勇敢地去面對危險和困難。
『躬冒矢石』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躬冒矢石』,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躬』的甲骨文形狀更加象人的形态,是一個小人的形狀;『冒』的篆書寫法中間的『日』字更加明顯,表示太陽的形态;『矢』的篆書形狀更加接近箭的形态;『石』的篆書寫法則更加簡化,隻是一個大方塊。
例句:他為了救人,躬冒矢石,毫不猶豫。
組詞:躬身、躬耕、冒險、矢志、矢口、石頭。
近義詞:奮不顧身、不顧一切、舍生忘死。
反義詞:安于現狀、逃避、畏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