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書的意思、國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書的解釋

(1).國史。《魏書·高祐傳》:“請取有才用者,參造國書。”《北史·崔光傳》:“ 光 與 李彪 共撰國書。”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 漢 魏 之 陸賈 、 魚豢 , 晉 宋 之 張璠 、 範曄 ,雖身非史職,而私撰國書。”

(2).國家間往來或共同議定的文書。亦專指一國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時,由國家元首署名的遞交給所駐國元首的文書。《隋書·東夷傳·倭國》:“ 大業 三年,其王 多利 思比孤 遣使朝貢……其國書曰:‘日出處天子緻書,日沒處天子無恙’雲雲。” 宋 胡宿 《論北界點集事宜》:“選差能專對近臣,往使北戎,與議定國書,固其鄰好。”《元史·世祖紀三》:“命兵部侍郎 黑的 、禮部侍郎 殷弘 齎國書復使 日本 。”《清史稿·禮志十》:“ 德國 親王 亨利 入覲,帝幸 頤和園 ,禦 仁壽殿 , 亨利 公服入,遞國書,帝慰勞之。”

(3).即國字。 元 揭傒斯 《題鄒福詩後》:“餘在閣中時, 福 又從 林希顔 學國書。”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故命文臣依國語製國書,不用 蒙古 、漢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書"是國際交往中由國家元首籤署、外交部門副署的正式文書,主要用于建立或确認外交關系。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國書特指"一國元首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時,緻送駐在國元首的正式文書"(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從外交實踐角度可分為兩類:

  1. 派遣國書:新任大使赴任時向駐在國元首遞交,需經駐在國政府接受後才正式行使職務。我國外交部官網顯示,該文書包含使節全權代表本國元首開展外交工作的授權聲明(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知識》專欄)。
  2. 召回國書:使節離任時由繼任者代交,或通過外交渠道轉遞,宣告前任外交代表使命終結。這類文書格式在《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第13條中有明确規定(來源: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文件彙編)。

曆史文獻《辭海》補充記載,漢代已有"玺書"作為國書雛形,至明清時期形成"國書體例須用骈文,钤蓋禦寶"的定制(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第七版)。現代國書多采用派遣國官方語言書寫,附駐在國語言譯文,封面按《外交文書格式手冊》要求使用燙金國徽裝飾(來源:外交學院教材《外交禮儀實務》)。

值得補充的是,《漢書·匈奴傳》記載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國書實例——漢文帝緻匈奴單于的帛書,這為研究古代國書形制提供了實物依據(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網絡擴展解釋

國書是國際交往中的正式外交文書,主要涉及國家間使節的派遣與召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國書(credentials)是由一國元首籤署的官方文件,用于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至另一國家。其核心作用是确認外交代表的合法身份。外交使節需在遞交國書後才能正式履行職務。

二、主要分類

  1. 派遣國書
    新任使節赴任時攜帶的文書,由本國元首緻駐在國元首,說明使節的任命及職責。例如美國駐華大使需向中國遞交此類文件。

  2. 召回國書
    使節離任時提交的文書,通常與新任使節的派遣國書同時遞交。

三、内容與形式

四、曆史與擴展含義

五、實際案例

駱家輝2011年任美國駐華大使時,需向中國遞交國書後,方獲國際法賦予的外交身份。類似流程適用于全球外交使節任命。

如需查看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闇相阿土生半臂忍寒畢給不惟滄浪君蠶衣澹沱稻田抵轹貳馔反眼不識縛褲該羅拱嘿攻瑕指失光前海唑寒冱酣遊漿水交镝積漸禁廷進營開伏榼藤廉苫骊龍珠陵蓋六博落差路迓帽兒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泥犂爬灰爬山涉水普遍淺闇謙躬下士竊鈎染惑生儒事端石人史識雙金水葬順水推舟泗上頌古非今酸嘶縧辮同進士出身妄作微生物香案閑量協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