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书的意思、国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书的解释

(1).国史。《魏书·高祐传》:“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北史·崔光传》:“ 光 与 李彪 共撰国书。”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汉 魏 之 陆贾 、 鱼豢 , 晋 宋 之 张璠 、 范曄 ,虽身非史职,而私撰国书。”

(2).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亦专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隋书·东夷传·倭国》:“ 大业 三年,其王 多利 思比孤 遣使朝贡……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 宋 胡宿 《论北界点集事宜》:“选差能专对近臣,往使北戎,与议定国书,固其邻好。”《元史·世祖纪三》:“命兵部侍郎 黑的 、礼部侍郎 殷弘 齎国书復使 日本 。”《清史稿·礼志十》:“ 德国 亲王 亨利 入覲,帝幸 颐和园 ,御 仁寿殿 , 亨利 公服入,递国书,帝慰劳之。”

(3).即国字。 元 揭傒斯 《题邹福诗后》:“余在阁中时, 福 又从 林希颜 学国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製国书,不用 蒙古 、汉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书"是国际交往中由国家元首签署、外交部门副署的正式文书,主要用于建立或确认外交关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国书特指"一国元首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致送驻在国元首的正式文书"(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

从外交实践角度可分为两类:

  1. 派遣国书:新任大使赴任时向驻在国元首递交,需经驻在国政府接受后才正式行使职务。我国外交部官网显示,该文书包含使节全权代表本国元首开展外交工作的授权声明(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知识》专栏)。
  2. 召回国书:使节离任时由继任者代交,或通过外交渠道转递,宣告前任外交代表使命终结。这类文书格式在《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13条中有明确规定(来源: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文件汇编)。

历史文献《辞海》补充记载,汉代已有"玺书"作为国书雏形,至明清时期形成"国书体例须用骈文,钤盖御宝"的定制(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七版)。现代国书多采用派遣国官方语言书写,附驻在国语言译文,封面按《外交文书格式手册》要求使用烫金国徽装饰(来源:外交学院教材《外交礼仪实务》)。

值得补充的是,《汉书·匈奴传》记载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国书实例——汉文帝致匈奴单于的帛书,这为研究古代国书形制提供了实物依据(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网络扩展解释

国书是国际交往中的正式外交文书,主要涉及国家间使节的派遣与召回。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国书(credentials)是由一国元首签署的官方文件,用于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至另一国家。其核心作用是确认外交代表的合法身份。外交使节需在递交国书后才能正式履行职务。

二、主要分类

  1. 派遣国书
    新任使节赴任时携带的文书,由本国元首致驻在国元首,说明使节的任命及职责。例如美国驻华大使需向中国递交此类文件。

  2. 召回国书
    使节离任时提交的文书,通常与新任使节的派遣国书同时递交。

三、内容与形式

四、历史与扩展含义

五、实际案例

骆家辉2011年任美国驻华大使时,需向中国递交国书后,方获国际法赋予的外交身份。类似流程适用于全球外交使节任命。

如需查看完整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汉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皑皑白面书生宝镊霸王鞭奔劳比武不融楚关纯化从谏如流粗通文墨打呵欠啗函蹈火赴汤敦迫多历年所風餐風星负券襆头鸽哨光宅管座罛船蚶菜寒冬腊月颃颉酣觞好辩淮王术街头继好精确紧缩积薪候燎抉目吴门决剔阃政蜡虫乐倡留用卢沟晓月緑帽儿麻仁木主牛山泪潘杨平地风波奇崛憩休然始三岔路蜃母楼莘莘史鉴舒爽谈稼头焦额烂蜕骸险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