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斛的意思、過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斛的解釋

用斛量。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郵政·喂養》:“定期某日,率領該鄉賣草豆之人擔荷到縣,本官著總理兵書等眼同過秤過斛,不許增斤淋尖。” 沉從文 《牛》:“那荍子就是今年的收成,放在坪裡過斛上倉,竹籌碼還是從甲長處借來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斛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專業性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古代用斛(量器)稱量糧食的過程,屬于農業經濟與計量領域的術語。該詞由“過”(轉移、交接)與“斛”(古代計量單位)組合而成,多用于描述糧食交易、賦稅征收等場景中的具體操作。

  1. 詞義解析

    “過斛”指通過斛器對糧食進行量算的行為。《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以斛計量、核驗谷物數量”,強調其作為實物計量手段的職能。例如清代文獻《賦役全書》中記載:“州縣收糧,須經官差過斛,登記入冊”,體現其在官方賦稅流程中的關鍵作用。

  2. 曆史演變與用法

    “斛”作為量器最早見于周代,秦漢時期标準化為十鬥為一斛(南宋後改為五鬥)。因此“過斛”一詞的廣泛使用集中于宋至清代,常與“漕運”“倉廪”等制度關聯。《中國農業史》指出,過斛不僅是民間交易的公證環節,更是國家財政管理的基礎步驟。

  3. 文化與社會意義

    過斛行為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公平計量的重視。明代《天工開物》提及“市集過斛必以官頒鐵斛為準”,說明其标準需經官府認證。這一制度設計既保障了貿易秩序,也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經濟的控制。

  4. 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隨着計量工具電子化,“過斛”作為具體操作已退出日常生活,但在曆史文獻研究、古代經濟制度分析中仍具學術價值。部分方言區(如江淮官話)保留其引申義,喻指“嚴格核查”或“反複比對”。

網絡擴展解釋

“過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1.基本含義

2.引申含義

3.曆史背景

4.使用場景

“過斛”的核心含義為用斛稱量物品,具體語境中需結合文獻或曆史背景理解。若遇到引申為“過剩”的表述,建議優先參考具體上下文或權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悲翁編修币爵曹洞操總呈進搐動大隊到頭大音希聲達子德惠燈盌敵掙東方日頭一大堆剟剽非據分北斧削公狀灌輸官勳桂枝客孩子們行間字裡虎背熊腰蕙畝檢革潔泠節奏疾夫金屏雀具保距堙廓張栎釜厲神旅居塓墀歉荒七成八脈起禾窮期拳打勸借榮競聖法神機營詩傳水亭蒐簡宿居蓑蓑騰奔退走微聞文人無行鋈錞五交纖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