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職勳階。 唐 韓愈 《圬者王承福傳》:“ 天寶 之亂,發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勳,棄之來歸。”
“官勳”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官”(官職)和“勳”(功勳)組合而成,主要含義為官職的榮譽和勳勞,具體可細分為以下内容:
指官員在職務中獲得的榮譽與功績,強調對官員成就的表彰。例如唐代韓愈在《圬者王承福傳》中提到“有官勳,棄之來歸”,即描述某人因功勳獲得官職後選擇放棄歸隱。
唐代文獻《圬者王承福傳》是典型用例,表明該詞曆史淵源深厚。
近義詞包括“功名”“爵位”,反義詞如“庶民”。需注意“官勳”更側重官職與功勳的結合,而非單一職位或榮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圬者王承福傳》原文(來源:、7、9)。
官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官”和“勳”兩個字。
官字的部首為宀,總共有8畫。
勳字的部首為力,總共有9畫。
官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銜制度。官指的是官員的職位,勳指的是官員因功績所受到的獎勵。
繁體字中,官勳保持不變。
古時候,官字的寫法稍有差異,字形中間多了一個“示”的部分,形狀類似于“⺹”。勳字的寫法則相對較為穩定,與現代相同。
1. 他因為在戰争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獲得了一項官勳。
2. 這位将軍因為他的英勇表現,擁有衆多的官勳。
官職、官員、官吏、勳位、勳章、勳業、勳勞
官銜、功勳、功績、獎賞
庸碌、無能、敗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