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郭郎子的意思、郭郎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郭郎子的解釋

指郭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郭郎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戲劇名詞,主要含義如下:

  1. 核心定義:木偶戲中的滑稽角色 “郭郎子”是對古代木偶戲(傀儡戲)中一種特定角色的稱謂。這個角色通常扮演滑稽、引人發笑的丑角,是傀儡戲表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造型诙諧、動作誇張,以插科打诨、制造笑料為主要功能。此釋義源自古代文獻對傀儡戲表演形式的記載。

  2. 詞源與演變:從“郭秃”到“郭郎”

    • 該角色的前身或更早的名稱是“郭秃”。據南北朝時期顔之推所著《顔氏家訓·書證》記載:“或問:‘俗名傀儡子為郭秃,有故實乎?’答曰:‘《風俗通》雲:諸郭皆諱秃。當是前代人有姓郭而病秃者,滑稽戲調,故後人為其象,呼為郭秃。’” 這解釋了“郭秃”一名可能源于一個姓郭的秃頭滑稽人物,後人将其形象用于傀儡戲中作為丑角代表。
    • 唐代以後,“郭秃”逐漸演變為“郭郎”或“郭郎子”。唐代段安節所撰《樂府雜錄》在“傀儡子”條目下明确記載:“自昔傳雲:起于漢祖,在平城,為冒頓所圍……後樂家翻為戲。其引歌舞有郭郎者,發正秃,善優笑,闾裡呼為‘郭郎’,凡戲場必在俳兒之首也。” 這裡清晰地指出“郭郎”是一個秃頭、善于引人發笑的角色,且在戲班中地位突出(“在俳兒之首”)。
    • “郎”或“郎子”在古代常作為對男子的美稱或昵稱,加在“郭”姓之後形成“郭郎子”,更顯口語化和親切感,符合其在民間表演藝術中的身份。
  3. 文化象征:诙諧與卑微的代表 在傳統文化語境中,“郭郎子”不僅指具體的木偶角色,也常被用作比喻或象征:

    • 滑稽、卑微角色的代名詞: 因其在戲劇中扮演丑角、地位看似不高(實則在表演中很重要),故常被用來比喻那些在世事中充當配角、供人取樂或地位不高的人。例如,宋代詩人劉克莊在《無題》詩中寫道:“郭郎線斷事都休,卸了衣冠返沐猴”,就是用“郭郎線斷”比喻傀儡(或引申為人)失去操控後的狀态。
    • 命運受人操控的象征: 作為木偶,“郭郎子”的動作完全由幕後的人操控絲線決定,因此也常被用來隱喻那些無法自主、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的人或事物。

“郭郎子”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傀儡戲(木偶戲)的專有名詞,特指戲中那個秃頭、以滑稽表演和引人發笑為特色的丑角角色。其名稱由早期的“郭秃”演變而來(可能與一位姓郭的秃頭滑稽人物有關),在唐代以後多稱“郭郎”或“郭郎子”。該詞不僅指具體的戲劇角色,也因其形象和處境(引人發笑、地位看似卑微、動作受人操控)而成為文化中象征诙諧、卑微或身不由己的常用比喻。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郭郎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解釋如下:

拼音與注音
拼音為guō láng zǐ,注音為ㄍㄨㄛ ㄌㄤˊ ㄗˇ。

基本含義
指代“郭郎”,但具體人物背景不詳。該詞可能源于古代對某位郭姓人物的稱呼或文學形象。

構詞解析

相關擴展
部分資料提到與“郭郎子”相關的成語,如“李郭同舟”“南郭處士”等,但未明确其直接聯繫。

總結
該詞可能為古代對特定人物的代稱,但因缺乏詳細文獻記載,具體背景需結合更專業的古籍或辭書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官陂官倍灑閉門塞窦彬彬有禮並且襮白層嵒成圹傳疑傳指辭卸撮土焚香打撺答讪笃習杜園反璞騑骖費出肺腹扶揑敷霜光赤淨杆雚葦憨獠好感鶴鼎荒悖胡洞踐蹈夾助擊缽催詩汲汲搖搖進鬥俊遠濫巾累垂遼丁面謾腹诽媌娥牧包疲極魄兔輕載擒賊擒王窮拉拉窮遠秋凋犬馬三都賦散附紗籠天機不可洩漏為言無丁字無信象俎險人錫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