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踐蹈的意思、踐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踐蹈的解釋

踩踏;蹂踐。《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又犯中央大星”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而墳陵崩頽,童兒牧豎踐蹈其上。”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李氏紅蛇》:“巫拾碎瓦一器,赤足踐蹈。 李 初亦效焉,足破流血。”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孝感之戰》:“餘賊方瞭望,餘驟發矢傷數人,賊錯愕間, 江西 兵展旗鳴笳以進。賊互相踐蹈,曰:‘伏兵至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踐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踐蹈(拼音:jiàn dǎo)指“踩踏;蹂踐”,常用于描述對物體或土地的破壞性踩踏行為。例如: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1. 《三國志》注引《魏書》:描述陵墓崩塌後,孩童和牧人在上面隨意踩踏。
  2. 宋代《夷堅丁志》:提到巫者赤腳踩踏碎瓦的儀式行為。
  3. 清代《嘯亭雜錄》:形容混亂中賊人互相踩踏的場面。

其他相關釋義

部分資料提到“踐蹈”可能與“實踐、履行”相關(如),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現代更常用“踐諾”“踐行”等詞表達類似含義。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三國志》《夷堅志》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踐蹈

踐蹈是一個由雨雪和行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總計有14個筆畫。在《說文解字》中,它的解釋是指動腳踩踏,跳躍舞蹈的意思。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在古代,人們通常在慶祝節日、舉辦儀式或慶祝重大事件時進行踐蹈。踐蹈被認為是一種表達歡樂和慶祝的方式。

在繁體字中,踐蹈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根據古代文字學家的研究,踐蹈在古代有不同的寫法,如“踺踮”、“踼跣”、“踐躁”等。然而,現代漢字規範化後,統一了踐蹈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踐蹈的例句:

1. 這個舞團的演員們通過踐蹈展現了出色的舞技。

2. 他們在舞台上踐蹈,讓觀衆們陶醉其中。

踐蹈的組詞可以有:

1. 踐行:指實際行動來履行或執行某種理念、準則或承諾。

2. 踐諾:指履行諾言,言出必踐。

踐蹈的近義詞有:

1. 舞蹈:指以特定的姿勢、動作和韻律演繹的一種表演藝術。

2. 雀躍:指高興或快樂時的跳躍。

踐蹈的反義詞是:

1. 靜止:指不動、不跳躍。

2. 約束:指受限制或被禁止跳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