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秦 鸠摩羅什 弟子 昙始 ,足白于面,雖跣涉泥淖而未嘗污濕,時稱“白足和尚”。後亦用以指高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神異下·昙始》:“釋 曇始 , 關中 人。自出家以後,多有異迹…… 始 足白於面,雖跣足泥水,未嘗沾濕,天下鹹稱白足和尚。”
“白足和尚”是一個源自佛教曆史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來源與人物
指後秦時期高僧昙始,他是著名佛經翻譯家鸠摩羅什的弟子。據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記載,昙始“足白于面,雖跣涉泥淖而未嘗污濕”,因雙足潔白且赤腳行于泥水不染污漬而得名。
本義與特征
最初特指昙始的異相與修行境界,後引申為對德行高深、具神異能力僧人的泛稱。其“白足”象征超脫凡塵、清淨無染的修行狀态。
引申與成語化
曆史影響
昙始曾赴遼東高句麗弘揚佛法,并促使北魏太武帝恢複佛教傳播,對佛教發展有重要貢獻。
文化意義
該詞體現了佛教文化中對修行者超凡脫俗形象的推崇,亦成為文學作品中高僧的代稱,如清代吳偉業詩句“碧樹朱闌白足僧”。
如需進一步了解昙始的生平或相關佛教典故,可參考《高僧傳》等文獻。
《白足和尚》是一個漢語詞彙,由三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個詞彙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還包括與該詞彙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白足和尚》的第一個字是“白”,它的部首是“白字頭”,由兩個筆畫組成。第二個字是“足”,它的部首是“足字旁”,由七個筆畫組成。第三個字是“和”,它的部首是“口字旁”,由四個筆畫組成。
《白足和尚》一詞最早出現于明代小說《西遊記》中。在故事中,白足和尚是孫悟空的師傅。這個詞彙後來逐漸成為描述悟空的師傅或僧人的稱呼。
《白足和尚》的繁體字寫法為「白足和尚」。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白足和尚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結構保持一緻。
1. 他是一位白足和尚,專心修行。
2. 孫悟空跟他的白足和尚師傅一起去西行取經。
與《白足和尚》相關的組詞有:白字頭、白衣和尚、和尚、足字旁。
和《白足和尚》近義的詞彙有:白頭和尚、僧人、佛陀。
與《白足和尚》反義的詞彙有:俗世人、紅塵客、世俗生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