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 into action;take the field] 出陣殺敵;出面參與
這麼點兒事你就不必出馬了
(1).指将士上陣作戰。《水浒傳》第一一五回:“ 厲天祐 首先出馬,和 呂方 相持,約鬥五六十合,被 呂方 一戟刺死 厲天祐 。” 毛6*澤6*東 《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戰士們的覺悟提高了,明了了為什麼打仗,怎樣打法,個個磨拳擦掌,士氣很高,一出馬就打了勝仗。”
(2).指出面任事。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對于買辦東西,他永遠親自出馬,不給科裡任何人以賺倆回扣的機會。”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十四:“我們可以做好一切準備。那時二爺再出馬,不知可行?”
(3).方言。出診。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霍筠》:“‘郎不如重理舊業,時向大郎二郎讨論,不過數月,亦可出馬矣。何必日夜佔畢,徒自苦為?’ 筠 曰:‘彼豈有真才實學,能起死回生耶?徒以人命為孤注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出馬漢語 快速查詢。
“出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基本義項
•原指将士上陣作戰:古代指将士騎馬出征,如《水浒傳》中“厲天祐首先出馬”。
•泛指出面做事:後引申為親自處理事務,例如老舍《四世同堂》中“親自出馬采購”。
民間宗教文化中的含義
在北方地區與薩滿文化相關,指“出馬仙”信仰。認為某些人(出馬弟子)被動物仙家(如狐、黃鼠狼等)附體,借助其力量為他人占卜、治病。
方言用法
•指出診:部分地區用“出馬”表示醫生外出看病,如“大夫今天出馬去了”。
•其他引申:如毛澤東提到的“戰士出馬作戰”象征行動決心。
曆史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早期文獻如《左傳》《漢書》中,“出馬”指貢獻馬匹或停止征用馬匹的政策。
小知識:“出馬仙”堂口常供奉“胡黃白柳灰”五類動物仙(狐狸、黃鼠狼、刺猬、蛇、鼠),這一文化在東北地區尤為盛行。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相關民俗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