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饷糈的意思、饷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饷糈的解釋

亦作“饟糈”。軍糧給養。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邊防》:“無事則習其業,有事則資其力,可以節餉糈而設無形之備。”《清史稿·食貨志一》:“光祿少卿 鄭錫瀛 言,國家歲入金約四千數百萬,餉糈支耗半之。”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一旦軍興,臨事募集,半屬流匄,器械窳苦,饟糈微薄,偏裨以上,流品猥雜。” ********* 《緻國6*6*黨員書》:“然 葉舉 等部則逗留省垣如故,*********供給餉糈,從無歧視。”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饷糈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饷糈”是一個由“饷”和“糈”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複合詞含義

3.使用場景

4.注意差異

總結來看,“饷糈”主要用于描述軍隊的後勤補給,需注意區分不同來源的釋義側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饷糈的意思和拆分

饷糈(xiǎng xù)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表示向士兵或官員發放的口糧和薪饷。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和四個筆畫。它的部首分别是食和米,部首食表示與食物相關,部首米表示與糧食相關。

饷糈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食(3畫) + 米(6畫) = 饷(9畫)

饷(9畫) + 糸(6畫) = 糈(15畫)

饷糈的來源和繁體字

饷糈是中國古代的口語詞彙,源于古代士兵和官員領取口糧和薪饷的行為。饷糈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鄭風·饷糈》中。繁體字寫作饗糈。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饷糈的寫法并不同于現代漢字的标準寫法。古代的饷糈可以寫成“飠”+“攵”和“飠”+“米”。

以下是古代漢字寫法示例:

饷:飠(3畫)+ 攵(4畫)

糈:飠(3畫)+ 米(6畫)

例句

1. 士兵們每個月領取一份饷糈。

2. 官員們沒收了士兵的饷糈,引起了士兵的不滿。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饷糧、糈食、饷銀

近義詞:薪俸、俸祿、工資

反義詞:缺糧、無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