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用尖銳的東西鈎劃。 唐 陸龜蒙 《馬當山銘》:“蹈藉必死,鉤剺必傷。”
“鈎剺”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讀音為ɡōu lí,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含義
指用尖銳的物體進行鈎劃的動作。這一釋義源于古代文獻,如唐代陸龜蒙《馬當山銘》中提到的“蹈藉必死,鈎剺必傷”,描述尖銳物鈎劃造成的傷害()。
字源解析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彙。例如描述武器、工具造成的劃傷時,可用“鈎剺”形容其動作或結果。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用例或字詞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鈎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鈎子削去或除去。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鈎(gōu)和剺(lì)。
《鈎剺》的部首是鈎,它位于左邊,表示該字與鈎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3,其中鈎部的筆畫數為4,剩下的9個筆畫屬于剺部。
《鈎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它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籍中,用于描述清除、磨削、削除的動作。
《鈎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鈎剺」。
在古代,「鈎剺」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它的基本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隻是一些細節可能會略有差異。
1. 他用鐵鈎剺去了門上的鏽迹。
2. 這個工具能夠輕松地完成鈎剺的任務。
1. 鈎心鬥角:指争吵、争鬥的意思。
2. 一鈎兒:指用來釣魚的魚鈎。
3. 剺毒淫亵:指淩遲懲罰的刑罰,意指公開示衆的一種傷害行為。
刻切、稜削、削減
添加、增加、增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