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耳相承的意思、口耳相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耳相承的解釋

謂接受傳聞。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書》之一:“數年來士大夫不察其實,口耳相承,猥有所稱引,愈久愈訛,遂以滋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口耳相承”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kǒu ěr xiāng chéng,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口頭傳播的方式接受或傳承信息、知識。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口述與聽聞代代相傳,強調未經文字記錄、僅依賴口頭傳遞的傳承方式。該詞常用于描述古代文化、技藝或傳統在沒有書面記載時的延續形式。

  2. 出處與典故
    成語最早見于明代方孝孺的《答王仲缙書》:“數年來士大夫不察其實,口耳相承,猥有所稱引,愈久愈訛,遂以滋甚。”,文中批評了當時士大夫對傳聞不加考證的現象。

  3. 結構與用法

    • 語法:主謂式結構,中性色彩,可作賓語或定語。
    • 場景:多用于描述非文字傳播的教育或文化傳承,如民間故事、傳統技藝等。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 口傳心授:強調通過語言和心領神會的方式傳授(如師徒間技藝傳承)。
    • 代代相傳:泛指通過代際傳遞延續傳統,不限于口頭形式。
  5. 現代延伸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對未經核實的信息盲目接受,帶有一定貶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情感傾向。

總結來說,“口耳相承”既反映了傳統文化傳承的特點,也提醒需辯證看待口頭傳播的可靠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耳相承

口耳相承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信息或知識通過口頭傳達和傳承。它表示一種口口相傳的傳統方式,以及一代人将知識傳給下一代的重要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中将“口耳相承”分解為:口(3畫)+ 耳(6畫)+ 相(9畫)+ 承(8畫)。

來源和繁體

“口耳相承”的出處不詳,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傳統中關于知識、經驗和智慧傳承的重要觀念。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口耳相承」。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我們可以将“口耳相承”寫成「口耳相承」。

例句

1. 這個家族的悠久傳統通過口耳相承,世代相傳。
2. 我們應該珍惜口耳相承的方式,不讓寶貴的知識流失。

組詞

1. 追溯:通過研究、調查等方法尋找或追尋來源、曆史等。
2. 文化傳承:将文化、傳統、價值觀等信息傳遞給後代,使其曆久彌新。
3. 代代相傳: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永不中斷。
4. 世代相傳:代代相傳的意思,指某種觀念、傳統、技藝等代代傳承下來。

近義詞

1. 口述傳承
2. 口頭傳播
3. 口耳傳遞

反義詞

1. 寫入紙面:将信息、知識等記錄在紙上或書面上,供後人閱讀和傳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