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步挽車的意思、步挽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步挽車的解釋

即步挽。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璎珞寺》:“帝給步挽車一乘,遊於市裡。”《資治通鑒·陳臨海王光大元年》:“﹝ 斛律金 ﹞事 齊 貴寵,三世無比。自 肅宗 以來,禮敬尤重,每朝見,常聽乘步挽車至階。” 胡三省 注:“步挽車,不用牛馬,令人步挽之。”參見“ 步挽 ”。


即步挽車。《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五年》:“ 纂 醉,乘步輓車,将 超 等遊禁中。” 胡三省 注:“步輓車不用牛馬若羊等,令人步而輓之。”參見“步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步挽車(bù wǎn chē)是古代中國一種由人力牽挽行駛的輕型車輛,其名稱與形制特點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步挽

    “步”指步行,“挽”意為牽引。《漢語大詞典》釋“步挽”為“徒步拉車”,強調人力牽引的移動方式。區别于牛馬等畜力,步挽車需依靠挽車者步行牽引前進。

  2. 泛指帶輪交通工具。此處特指車廂與輪軸組合的載具,形制輕簡,多見于宮廷或貴族短途出行。

二、形制與功能

  1. 結構特征

    車身小巧無蓋,通常為單轅雙輪(亦有四輪記載),需1-2名挽夫在前牽引。因無需畜力,轉向靈活,適用于宮苑、宅邸等狹窄環境。

  2. 使用場景

    • 宮廷代步:東漢至魏晉時期為皇室女性專用車駕。《後漢書·輿服志》載:“太皇太後、皇太後……非法駕則乘紫罽軿車,或雲母車,或步挽車。”
    • 特殊禮儀:唐代用于皇後親蠶禮等典禮,象征莊重簡樸,《新唐書·車服志》稱“安車為副,駕以牛;若親蠶則乘步挽車”。

三、曆史演變

步挽車盛行于漢唐,宋代後逐漸被轎子取代。其設計反映了古代等級制度(如《晉令》規定“三公以下車制,步挽車以犢車為名”),亦體現人力交通向畜力、轎辇的過渡。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1450-8
  2. 孫機《中國古輿服論叢》,文物出版社,ISBN 978-7-5010-2760-4
  3. 《後漢書·輿服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新唐書·車服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步挽車”是古代一種由人力牽引的交通工具,常見于宮廷或特殊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不用牛馬等牲畜,完全依靠人力牽拉行駛的車輛。在《洛陽伽藍記》《資治通鑒》等文獻中均有記載,如北魏時期皇帝曾賜予臣子步挽車用于市内巡遊。

  2. 使用場景

    • 宮廷用途:皇帝遊宴或大臣受賞時使用,如《資治通鑒》提到大臣因年老體弱被特許乘步挽車入朝。
    • 特殊禮遇:象征身份尊貴,如北齊名将斛律金曾獲準乘步挽車至殿階。
  3. 與“步挽”的關系
    “步挽”是“步挽車”的簡稱,兩者含義相同,均指人力車。部分文獻中“步挽車”也寫作“步牽車”,屬同義詞。

  4. 注意可能的誤解
    有資料誤将其解釋為成語“徒勞挽回局面”(如),但權威古籍及詞典均以“人力車”為唯一釋義,需注意區分。

該詞核心含義為古代人力車,常見于曆史文獻描述禮儀或恩賜場景,而非現代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

敖粟包房常儀川土儲能楮英導以取保得合洞快東軒凡枯烽狼複再乖僭估喝歸去來海漘海虎絨皓樂紅花草後恨皇衢活潑潑撿點降路江汜奸衺郊禋戒定孑立今體詩寖益讵敢客家話浪迹萍蹤連繩離苦琉璃榻陋妄落阱下石率奪劈刺品目皮紙遷固缲絲切情秋料丘樹撒網韶韶擺擺世裡十失瞬忽素事鐵軌停省忒楞楞萬夫不當僞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