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供佛的意思、供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供佛的解釋

以花果時饈等列置佛前以祭祀。《南史·齊晉安王子懋傳》:“有獻蓮華供佛者,衆僧以銅甖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 宋 劉克莊 《跋小寺舊題》詩:“而今柑子圓如彈,不見澆花供佛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供佛是漢語佛教用語,指以香、花、燈、果、飲食等物品虔誠敬奉佛陀或佛像,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與信仰。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層面:

一、字義解析

二、宗教實踐内涵

  1. 物質供養

    信徒通過供奉實物(如香、花、燈燭、清水、素食、水果等),象征以清淨心去除貪執。例如:

    • 香:表“戒定真香”,淨化身心;
    • 花:喻生命無常,修善因得善果;
    • 燈:象征智慧光明破無明黑暗 。
  2. 精神供養

    強調“三業清淨”的修持:

    • 身業:禮拜、清潔佛堂;
    • 口業:誦經、持咒;
    • 意業:觀想佛法、發菩提心。《法華經》雲:“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于畫像,漸見無數佛。”

三、文化象征意義

供佛儀式融合了印度佛教儀軌與中國傳統祭祀文化,如《東京夢華錄》記載宋代寺院“焚香列果,供養諸佛”。其社會功能包括: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釋“供”為“陳設祭品”,佛為“佛陀”簡稱。
  2. 《佛教大辭典》(中華書局):詳述供佛儀軌及宗教意義。
  3. 漢典網(zdic.net):考釋“供”字源流及佛教語境用法。
  4. 中國佛教協會官網《佛教常識答問》:闡釋供養的修持目的。

網絡擴展解釋

“供佛”是佛教中的一種儀式行為,指信徒以特定物品供奉佛像或佛菩薩,表達虔誠與敬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供佛的核心是以花果、香燭、飲食等物品陳設于佛前進行祭祀。這一行為既是對佛陀的禮敬,也象征修行者通過供養積累功德,培養清淨心與布施心。

2.曆史與文獻依據

3.供品種類與象征意義

常見供品包括:

4.儀式意義與注意事項

5.延伸用法

在非宗教語境中,“供佛”有時被引申為“流于形式的行為”,如批評某些表面化的儀式,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供佛儀軌或佛教文化,可參考《南史》等古籍或佛教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凹心硯八洞神仙不噮長風破浪承弦惙怛彫蓬訪賢沸井風頭巾福壽綿長高陽池梗迹蓬飄歸窆櫃身鬼中鴻鹄将至轟礮蠖略嘉瓜加官進爵近來句烈苛峭戀恩流漸沒氣力邈如冥緬敏學謬官惱損平場平心靜氣迫臨前因後果清良親自起頭秋晦阮囊三韻騷達奴飾賈實拍事形舒憂四布衣死硬唐許桃核杯桃湯體法亭置穨廢外役為氣誤奪霧網遐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