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pose;bare] 毫無掩飾的表露;也指暴露,無遮蓋;露在外面,沒有東西遮蓋
(1).脫下上衣,露出身體。《北齊書·王昕傳》:“ 武帝 或時袒露,與近臣戲狎,每見 昕 ,即正冠而斂容焉。”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寺認法屬黑子如星》:“每暑月,袒露竹陰間。”
(2).暴露,無遮蓋。 康濯 《水滴石穿》第一章:“﹝男人﹞看見了袒露在斜坡根底的一樓上的情景,就對着下面吆喝。”
(3).毫無掩飾的表露。 林雨 《刀尖》:“這是一位革命戰士寬大胸懷的袒露。”
袒露(tǎn lù)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敞開、顯露原本被遮蓋的事物,既可用于具體事物,也可用于抽象情感。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釋義及語用分析,該詞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闡釋:
字面本義
指脫去或敞開衣物,使身體部分暴露。
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裸露;無遮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1262.
引申義
引申為将隱藏的内心情感、想法公開表達,強調主動性與真實性。
例:《漢語大詞典》釋:“表露,顯露(思想、情感等)。”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普及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卷8,頁421.
二者合成後,詞義從具體肢體暴露擴展至抽象情感表露,體現漢語從具象到抽象的語義演變規律。
來源:許慎(漢). 說文解字注 [M]. 段玉裁, 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適用場景
情感色彩
多含坦誠、直率 的褒義傾向,區别于貶義詞“暴露”(常指消極事物被動顯現)。
常見搭配
“袒露心聲”“袒露真相”“袒露無遺”,常見于文學、新聞及口語表達。
來源: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9:521.
詞彙 | 核心差異 | 示例 |
---|---|---|
袒露 | 主動、有意顯露 | 他袒露了創業的艱辛。 |
暴露 | 被動、多指缺陷或危險 | 漏洞暴露了系統缺陷。 |
流露 | 無意識的情感自然顯現 | 眼神流露出不安。 |
來源:中國語言文字網. 近義詞辨析手冊 [EB/OL]. http://www.china-language.edu.cn(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主辦).
“袒露”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以從字面義和抽象義兩個層面進行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分析:
字面含義:指身體部分或完全暴露,無衣物遮蓋。例如:
抽象含義:比喻毫無掩飾地表露内心情感或真相。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哀窮悼屈安周星剝離博唼不愧屋漏不旋踵藏龍卧虎讒怒仇匹單覂打圈的笃班短褐不全鄂博蜚樓分飛風行雨散浮惑福衢壽車負勝腹痛關提管弦樂軲轳車黑人賄和腳凳借對溘帀寬待類新星變星列大夫裂裳衣瘡臨路留影亂作胡為貿利門品溟陬民食培塿破家蕩産七律岖崎人事不知仁者樂山軟腳筵桑戶山琛神仙尉神效水力資源死馬當活馬醫裼裘踢豎通幾推劾我相險俗徙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