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薄民的意思、薄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薄民的解釋

浮薄之人。《漢書·公孫弘傳》:“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異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薄民"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構詞解析 "薄"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微薄、不足"之義,如《詩經·小雅》"如履薄冰";"民"指庶民,《說文解字》釋為"衆萌也",即普通百姓。二字組合構成偏正結構,特指物質匮乏或社會地位低下的群體。

二、文獻印證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賈誼新書·過秦論》載"薄民不得衣絲",描述秦朝對底層民衆的服飾限制,此處"薄民"即指貧困階層。唐代孔穎達注《尚書》時,用"薄民猶言細民"強調其社會身份的卑微性。

三、語義發展 明清小說中詞義發生引申,如《醒世姻緣傳》第三十五回"薄民之家"既指經濟困頓之家,也暗含道德評價,體現古代"倉廪實而知禮節"的倫理觀念。這種雙重含義在《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文獻中亦有體現。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列詞條,但在"薄"字條目下保留"薄弱群體"的構詞範式。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電子版特别标注該詞屬于"社會分層術語",建議參照《漢書·食貨志》中"貧民""細民"等相關概念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薄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核心詞義

“薄民”指“浮薄之人”,即品行輕浮、不夠敦厚的人。該詞由“薄”(輕浮、不厚重)和“民”(百姓、人)組合而成,帶有貶義色彩,常用于描述社會風氣或個體品性。

2.出處與語境

出自《漢書·公孫弘傳》:“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

3.單字解析

4.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薄民”已不常用,但“薄”的相關含義仍保留在成語中,如“厚古薄今”“尖酸刻薄”等。其反義詞可對應“淳民”或“厚民”(需結合具體語境)。

5.注意點

别人正在浏覽...

瀕臨蠶穑赤蟻楚都搐風出舉興生倒風斷轅公司馬枸骨沽矯箍圍耗電量虎牢建溪戒方寄死巨川材開晝吭嗓老爺爺累官樂戰涼榻料吏粒食流悅龍郎蛋女陸土買馬招兵默示鑷撏搦管袍服樸屬切刻輕軍瓊音驅駕溶化賞翫商祝時複間輸灌四楞鐧竦秀所用泝水行舟鲐顔特輯天高聽卑天資卓越同規威刑文明結婚鄉大夫箱奁憸邪孝和霞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