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箍圍的意思、箍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箍圍的解釋

方言。島中的村落。因為水所環繞,故稱。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地語·大小箍圍》:“下 番禺 諸村皆在海島之中,大村曰大箍圍,小曰小箍圍。言四環皆江水也。凡地在水中央者曰洲,故諸村多以洲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箍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成語含義(比喻義)

基本定義:指用箍子将物體固定,比喻對思想、行為或活動的限制或束縛。
用法示例:

  1. 描述個人受環境制約,如“職場規則成為他發展的箍圍”;
  2. 形容政策對自由的約束,如“嚴苛法規對創新形成箍圍”。

二、方言含義(地域義)

基本定義:廣東地區方言,特指被水域環繞的島中村落。
曆史溯源: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番禺一帶的村落因四面環水得名“大箍圍”“小箍圍”,後演變為“洲”的别稱。例如:“下番禺諸村皆在海島中,四環皆江水。”


三、中醫術語(專業義)

基本定義:中醫外治法,指在腫瘍周圍敷藥以縮小病竈、促進排膿。
應用場景:


“箍圍”一詞需結合語境理解:

  1. 比喻限制(成語);
  2. 水環繞的村落(方言);
  3. 中醫外治方法(專業領域)。

如需更詳細考據,可參考《廣東新語》或中醫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箍圍

箍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箍和圍兩個漢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箍字的部首是竹字旁,總共有12個筆畫;圍字的部首是囗字旁,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箍圍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傳》中,原指解釋自然界萬物的固定、不變狀态,後演義為固定、限制某些事物的範圍或範圍内的規定和措施。

繁體

箍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箍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箍圍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基本上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例句

1. 為了裝飾和加固桶子,工匠們在桶子的邊緣加上鐵箍圍着。
2. 這個公園有籃球場、踢球場和圍牆,形成一個運動的箍圍。

組詞

箍欄、箍材、箍箍、圍捕、圍牆、圍觀

近義詞

包圍、限制、圈定、環繞、束縛,這些詞語都具有類似于箍圍的含義,表示對事物進行限制或者固定在一定範圍内。

反義詞

自由、開放、解放,這些詞語與箍圍的含義相反,表示事物沒有被限制或約束,可以自由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