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寝息的意思、寝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寝息的解釋

(1).停息;擱置。《後漢書·蔡邕傳》:“是時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憂悸失色。未詳斯議,所因寝息。”《北齊書·循吏傳·張華原》:“人懷感附,寇盜寝息。”《廿載繁華夢》第二回:“恐真個查辦出來,礙着海關大臣的情面,若有牽涉,覺得不好看,就把這事寝息不提。”

(2).睡卧休息。 晉 潘嶽 《悼亡詩》:“寝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 宋 王谠 《唐語林·容止》:“夏日中欲寝息,則顧軍将令下簾。” 清 顧炎武 《子德李子聞餘在難特走燕中告急諸友人複馳至濟南省視于其行也作詩贈之》:“橐饘勤問遺,寝息共論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寝息"是漢語複合詞,由"寝"(睡覺)和"息"(呼吸、休止)構成,其核心含義在曆代辭書中呈現三層遞進解釋:

一、基礎義指睡眠行為。《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标注其本義為"躺卧休息",如《詩經·小雅·斯幹》鄭玄箋注"寝息于斯"描述貴族安寝場景。該用法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歸為書面語詞彙,常見于文學描寫,如魯迅《彷徨》中"夜深寝息"的表述。

二、引申義表狀态靜止。《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收錄其"平息、停歇"的哲學引申義,如《論衡·感類》"雷雨寝息"描述自然現象停歇。此用法在唐宋文獻中多用于形容戰事或争議的停歇,《資治通鑒》注疏有"兵戈寝息"的史評。

三、特殊語境指代隱秘空間。據《辭源》(修訂本)考據,魏晉時期"寝息"可代指帝王寝宮,《三國志·魏書》裴松之注引《魏略》"侍奉寝息"即此用法,該釋義在現代漢語中已消亡。

該詞現代規範用法可參考教育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2021年版),将其定位為丙級書面詞彙,建議在正式文書中替代"睡覺"等口語化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寝息”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停息;擱置

指事物或行為的停止、平息。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社會事件或争議的終止。
例句:

  1. 《北齊書·循吏傳·張華原》:“人懷感附,寇盜寝息。”(指盜賊活動平息)
  2. 《廿載繁華夢》第二回:“恐真個查辦出來……就把這事寝息不提。”(指擱置争議)

二、睡卧休息

指夜間睡眠或日常休息,強調安甯平靜的狀态。
例句:

  1. 潘嶽《悼亡詩》:“寝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表達因思念難以入眠)
  2. 白居易《與元九書》:“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寝息矣。”(形容忙碌無暇休息)

字源解析(補充)

提示:現代使用中,“寝息”更偏向文言語境,日常口語中多用“休息”“睡覺”等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哀識案幾白液闆岩伯仲間材緻蟬冕侈鬥摧枯拉腐大餐房彈搊短訊頓軍肥膌幹架規元虎爪闆嘉至诘訊驚楊葉金線泉屦及劍及駿猷頍然粱菽憐牙悧齒遼繞龍居隴山履行茅司門畿年限媻跚捧角晴朝青筐期周人工島孺年钑镂三要山遙路遠神檢攝影學石癖世仆市墟手批水芳貪名跳閘鐵什剔挑通瑩惘若有失紋木鄉縣消任瑕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