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暴絶的意思、暴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暴絶的解釋

1.殘害滅絕。

2.突然斷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暴絶(bào jué)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字義與典籍用例分析。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注疏,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


一、突然死亡;猝死

指因突發疾病、意外或外力導緻的非正常死亡,強調死亡的突然性與不可預見性。

典籍例證:

  1. 《漢語大詞典》釋為“暴死”,引《漢書·五行志中之下》:“哀帝建平四年,民驚走……或狂赴,自投水火而死者以千數,此皆民人非正常暴絶之征。” 顔師古注:“暴絶,謂急死也。”
  2. 東漢王充《論衡·氣壽》:“若夫無所遭遇,虛居困劣,短氣而死……此謂暴絶。” 指無病而突然死亡。

二、驟然斷絕;突然消失

用于描述事物(如血脈、傳承、自然現象)的突然中斷或終結。

典籍例證:

  1. 《漢書·溝洫志》載賈讓奏言:“河從河内北至黎陽為石堤……水不能齧,則汛期暴絶而害去矣。” 此處指河水因堤壩阻擋而突然斷流。
  2. 《論衡·偶會》:“血脈暴絶,自然之驗也。” 指血脈突然中斷的自然現象。

詞義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漢書》顔師古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3. 《論衡》王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釋本)
  4. 《故訓彙纂》(商務印書館)對“暴”“絶”的義項歸納

網絡擴展解釋

“暴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ào jué,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

  1. 殘害滅絕
    指對自然萬物或生命進行殘酷的破壞和滅絕。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尚書·武成》中“暴殄天物”的注解,唐代孔穎達疏:“天物之言,除人外,普謂天下百物,鳥獸草木,皆暴絶之”()。此處強調對天地間非人類事物的肆意摧殘。

  2. 突然斷氣
    表示生命體征的驟然消失,常用來描述突發性的死亡或昏厥。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考弊司》中寫道:“生暴絶三日而蘇”,即形容人突然昏死後又蘇醒的情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古籍注解等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拜義别鶴怨避複柄欛不妨慚悲慘禍常雨秤挂雠嫌觸媒篡煞蹛財滌棉低心下意洞孔肚子放子發潑俸廪風移俗改父本附婁嘎雜子逛街寡尤後唐黃目尊浣溪箋夥勇将送儉謹教道焦魂科橢蘭锜利福緑帻蜜語甜言末着木母噴吼匹丢撲搭戗風錢樹切似惓懇驅殄軟泥山鐘射狼世園會死敗托逃土團望佯文秀沃腴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