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移俗改的意思、風移俗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移俗改的解釋

同“ 風移俗易 ”。 《三國志·魏志·杜襲傳》“曾祖父 安 ”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賢行狀》:“遷 濟陰 太守,以德讓為政,風移俗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對成語“風移俗改”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風移俗改”指轉移社會風氣、改變傳統習俗,常用于描述通過教化或政策引導社會變革。其核心含義強調以德政或文化影響推動風俗的良性轉變。

  2. 出處與曆史文獻
    該成語最早出自晉代李氏《先賢行狀》:“遷濟陰太守,以德讓為政,風移俗改。”後《三國志·魏志·杜襲傳》的裴松之注引用了這一典故,進一步鞏固其作為成語的文獻依據。

  3. 詞語結構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風”“移”“俗”“改”四字組成,分别對應“社會風氣”“改變”“習俗”“變革”的遞進關系。
    • 詞性:中性詞,可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描述社會治理成效(如“以德讓為政,風移俗改”)。
  4. 文化背景與意義
    中國古代重視“觀風俗,知得失”的傳統,認為風俗是治國的重要參考。該成語體現了儒家“以德化民”的思想,強調通過道德教化而非強制手段實現社會改良。

  5. 近義詞與擴展
    同義表達包括“風移俗易”“移風易俗”,均指向社會習俗的變革。例如,漢代《詩大序》中“移風俗”的概念與之呼應,展現中華文化對風俗教化的持續關注。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先賢行狀》《三國志》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風移俗改

風移俗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式和習俗發生了改變。拆分部首是風(fēng)和俗(sú),筆畫分别是風(4畫)和俗(9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

在繁體字中,風移俗改的寫法是風移俗改。繁體字在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仍然被廣泛使用。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如風字有時寫作風,俗字有時寫作俗。

以下是一個例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風移俗改,經濟快速發展。

組詞:風尚、風氣、習俗、改變等。

近義詞:革新、變革、更新等。

反義詞:守舊、保守、停滞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