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驅殄的意思、驅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驅殄的解釋

驅逐滅絕。 清 恽敬 《太子少師體仁閣大學士戴公神道碑銘》:“則以為小丑跳梁,無遠略,當以忠勇将帥驅殄之。”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賊犯歲星緻敗》:“蓋欲拘之海隅,而以勁兵驅殄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驅殄”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說文解字》載“驅”本義為“馬馳也”,引申有驅逐、迫使義項;“殄”在《爾雅·釋诂》訓作“盡也”,《尚書·舜典》孔傳注為“絕也”,特指徹底消滅。二字連用始見于《詩經·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鄭玄箋注“言驅而殄滅之也”,指軍事征伐中驅逐并殲滅敵人的行動。

該詞在《資治通鑒·唐紀》中載有“驅殄群盜”的用法,唐代李善注《文選》時亦引《周禮》鄭注“殄猶驅也”,可見其核心語義為武力驅逐與徹底剿滅的雙重動作。從構詞法觀察,屬于并列式動詞複合結構,強調軍事行動中空間驅逐與實質殲滅的完整性。

字義演變方面,宋代《集韻》将“驅”訓為“逐也”,“殄”釋作“絕也”,明清《正字通》延續此解。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驅殄”詞條,釋義為“驅逐滅絕”,并标注該詞屬軍事術語範疇。在語義特征上,該詞較單用“驅”或“殄”更具動作強度與結果徹底性,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場景。

文獻來源: 《說文解字注》《爾雅注疏》《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資治通鑒音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網絡擴展解釋

“驅殄”是一個由“驅”和“殄”組合而成的詞語,其核心含義為驅逐滅絕或徹底消除。以下是詳細解釋:

1.字義構成

2.詞義解析

該詞多用于形容迅速且徹底地消除不良事物或困境。例如:

3.使用場景

4.與近義詞的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法,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别曲不甚儲聚從軍打連廂大頭針電光蝶使蜂媒兌撥返初服反是扶接關煞桂海谷粟好憎赫炫鶴引禽伸花架子嘉奬見貌辨色堅牡寄地節儉佶烈金門羽客極知覺乎蠟千兒樂宴戾家把戲馬伎謾爾密斯脫詉詉扭秧歌偶倡判折片紙平熟竊弄七孔鍼茕迷窮原竟委權位穰穰垓垓三韻傷疤賞貢設儲霜鸷書丹思想路線睢維棠梨館遺操尾燈威網下水船西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