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暴絶的意思、暴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暴絶的解释

1.残害灭绝。

2.突然断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暴絶(bào jué)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字义与典籍用例分析。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注疏,该词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


一、突然死亡;猝死

指因突发疾病、意外或外力导致的非正常死亡,强调死亡的突然性与不可预见性。

典籍例证:

  1. 《汉语大词典》释为“暴死”,引《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哀帝建平四年,民惊走……或狂赴,自投水火而死者以千数,此皆民人非正常暴絶之征。” 颜师古注:“暴絶,谓急死也。”
  2. 东汉王充《论衡·气寿》:“若夫无所遭遇,虚居困劣,短气而死……此谓暴絶。” 指无病而突然死亡。

二、骤然断绝;突然消失

用于描述事物(如血脉、传承、自然现象)的突然中断或终结。

典籍例证:

  1. 《汉书·沟洫志》载贾让奏言:“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水不能啮,则汛期暴絶而害去矣。” 此处指河水因堤坝阻挡而突然断流。
  2. 《论衡·偶会》:“血脉暴絶,自然之验也。” 指血脉突然中断的自然现象。

词义辨析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汉书》颜师古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3. 《论衡》王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释本)
  4. 《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对“暴”“絶”的义项归纳

网络扩展解释

“暴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ào jué,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

  1. 残害灭绝
    指对自然万物或生命进行残酷的破坏和灭绝。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尚书·武成》中“暴殄天物”的注解,唐代孔颖达疏:“天物之言,除人外,普谓天下百物,鸟兽草木,皆暴絶之”()。此处强调对天地间非人类事物的肆意摧残。

  2. 突然断气
    表示生命体征的骤然消失,常用来描述突发性的死亡或昏厥。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考弊司》中写道:“生暴絶三日而苏”,即形容人突然昏死后又苏醒的情景()。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典、古籍注解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啬避雷针不知香臭擦脸倡荡长乐馆瞠目而视淳淑攒眉呆重翟车董成发狂变死丰上锐下干误耿灼拐门挂履横梁后坤画院货款虎丘匠笔讲搜建瓴高屋矜大竞争开溜开律恐耸詟栗跨街楼跬步愧勗凉床廉胜留决濛笼蒙蒙黑冥童乔妆改扮朅来怯人乞骸穹鞠趋伏稔悉闪电娘娘觞觥声采设数食不遑味时评鼠乳蚊蟆误夺闲业斜瞻心浮气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