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江 下遊的一段,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北。古時江面遼闊,為南北險渡。 宋 高宗 建炎 四年(1130年), 韓世忠 敗 金兀朮 于此。
(2).古名 朝天湖 ,又名 皇天蕩 。在今 江蘇省 蘇州市 葑門 東1公裡。面積1.8平方公裡。 唐 末藩鎮混戰, 楊行密 救 董昌 ,敗 錢鏐 于此。
黃天蕩是一個具有曆史與地理雙重意義的地名,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南京黃天蕩
位于今江蘇省南京市栖霞區栖霞山與龍潭之間的沿江地帶,古時是長江下遊的一段寬闊江面,為南北交通險要渡口。經考證,其故址在栖霞山攝山湖一帶,原為大江支汊形成的湖蕩,現已成為陸地。
蘇州黃天蕩
另有一處同名地點位于蘇州市葑門東約1公裡處,古稱“朝天湖”或“皇天蕩”,面積約1.8平方公裡,唐代曾為藩鎮混戰戰場。
南宋“黃天蕩之戰”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名将韓世忠率軍在此截擊金兵歸路,其夫人梁紅玉擊鼓助戰,将金軍圍困于黃天蕩長達48天。最終金軍鑿渠逃脫,但此役重創金軍士氣,成為南宋抗金的重要戰役。
唐代軍事沖突
唐末楊行密與錢镠在此交戰,楊行密救董昌并擊敗錢镠,是江南地區藩鎮割據的重要戰場之一。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細節或地理考證,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地方志資料。
黃天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黃”、“天”、“蕩”三個字組成。
黃字的部首是“⺤”,有十畫;天字的部首是“⺩”,有四畫;蕩字的部首是“艹”,有十一畫。
黃天蕩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中所記載的人名,但目前并未找到确切的來源。可能由于特定人物的事迹或特點而被用作詞語。
在繁體字中,黃天蕩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但是黃天蕩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一些與黃天蕩相關的例句包括:
與黃天蕩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
與黃天蕩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剛毅”、“堅韌”、“勇敢”、和“英勇”等。
與黃天蕩意義相反的詞語有:“怯懦”、“膽小”和“畏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