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朝420—589的意思、南朝420—589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朝420—589的解釋

[Southern Dynasties] 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總稱

南朝四百八十寺。—— 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 宋· 陸遊《過小孤山大孤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朝(420-589) 指中國曆史上東晉滅亡後,在南方相繼建立的四個漢族政權的統稱,與北方的北朝政權并存,合稱“南北朝時期”。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朝代定義與時間範圍

南朝始于公元420年劉裕代晉建宋,終于公元589年隋滅陳,曆時169年。其疆域主要涵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都城。這一時期因政權更疊形成四個連續朝代:

  1. 宋(420-479):劉裕創立,又稱“劉宋”。
  2. 齊(479-502):蕭道成建立,史稱“南齊”。
  3. 梁(502-557):蕭衍開創,後期爆發“侯景之亂”。
  4. 陳(557-589):陳霸先建立,為南朝最後一朝。

二、政治與文化特征

  1. 門閥制度與寒門崛起

    南朝延續東晉士族政治,王、謝等大族壟斷高位,但寒門子弟亦通過軍功(如劉裕、陳霸先)逐漸跻身權力核心,推動社會階層流動。

  2. 文化繁榮與南北交融

    • 文學:以“永明體”詩歌為代表,沈約創“四聲八病”說,推動格律詩發展;《文選》《文心雕龍》奠定文學批評基石。
    • 宗教:佛教鼎盛,“南朝四百八十寺”(杜牧詩)反映建康佛寺林立;範缜著《神滅論》批判因果輪回。
    • 藝術:王羲之書法影響深遠;顧恺之、陸探微開創“秀骨清像”畫風。
  3. 經濟重心南移開端

    北方戰亂促使人口南遷,江南農業、手工業(織錦、制瓷)及商貿(建康、江陵為樞紐)迅速發展,為唐宋經濟重心轉移奠定基礎。


三、曆史影響與評價

南朝雖政權頻繁更替,但保存并發展了漢文化正統,在戰亂中維系了南方穩定。其文化成就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律詩直接承襲永明體,而南北對峙格局最終由隋朝統一,開啟新的大一統時代。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南朝"詞條。
  2. 中華書局《魏晉南北朝史》(王仲荦著)第四章"南朝的政治與經濟"。
  3. 《辭海》(第七版)"南北朝"條目,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南朝(420年—589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方政權的統稱,包含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均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都城,共延續169年。其曆史背景與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1. 時間範圍:
    始于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終于589年隋文帝滅陳朝,共經曆宋(420-479)、齊(479-502)、梁(502-557)、陳(557-589)四朝。
  2. 地理範圍:
    統治區域主要為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與北方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政權形成南北對峙。

二、朝代更疊與特點

  1. 劉宋(420-479年):

    • 開國皇帝劉裕出身寒門,通過軍事才能崛起,推行改革(如土斷政策、抑制豪強),奠定“元嘉之治”基礎。
    • 後期因宗室内亂頻繁(如宋文帝被太子弑殺),國力衰退,終被蕭道成取代。
  2. 南齊(479-502年):

    • 蕭道成建立,僅存24年,是南朝最短命的王朝。
    • 延續劉宋政策,但宗室殘殺更甚,最終被蕭衍推翻。
  3. 南梁(502-557年):

    • 蕭衍(梁武帝)在位48年,前期政治清明,後期崇佛誤國,引發“侯景之亂”,導緻國力大損。
  4. 南陳(557-589年):

    • 陳霸先建立,為南朝最弱政權,589年被隋朝所滅,标志南北朝結束。

三、曆史影響

  1. 政治與經濟:

    • 南朝延續東晉門閥制度,但寒門勢力逐漸崛起(如劉裕、蕭道成)。
    • 推行均田制、發展農業,促進江南經濟開發。
  2. 文化與民族融合:

    • 佛教興盛(如“南朝四百八十寺”),文學、書法(如王羲之傳統)繁榮。
    • 南北對峙加速漢族與少數民族融合,為隋唐統一奠定基礎。

四、相關詩詞與文獻

如需更詳細的時間線或人物事件,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如、5、9)。

别人正在浏覽...

聱叟八千裡路雲和月冰天雪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孫參坐測景台嵾嵯唱籍谄上抑下趁湯推傳習垂勳的信掂斤播兩彫镂鈍弊放包袱反衍飛價奉給府臧漢賦賀召宏玩豢池黃梅季慧燈兼苞旌旝祭腥控壓蛎房靈兔漏虀搭菜淪斁羅紋石駱越盟要廟會妙巧旼旼目不識書牡丹花好﹐終須緑葉扶持牌樓前半天清靡齊物汝器善貸上遐拭目以俟書囿天祿閣提牢頑昧窩逃霧氣消費者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