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盆。 唐玄宗 每命相,皆先書其名,覆以金瓯。後以“甌金”喻拜相。 明 李東陽 《壽瓊山邱先生》詩:“甌金名早定,帶玉寵方新。”參閱《新唐書·崔琳傳》。
“瓯金”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瓯金”字面指“金盆”()。其中“瓯”本義為小盆或杯(如茶瓯),而“金”指黃金材質,組合後特指古代帝王用于重要儀式的金制容器。
該詞源于唐代史實:唐玄宗任命宰相時,會先将候選人姓名寫在紙上,用金盆(金瓯)覆蓋,再當衆揭開以示任命。這一儀式被記載于《新唐書·崔琳傳》,後以“瓯金”代指“拜相”或“宰相之位”()。
明代李東陽在《壽瓊山邱先生》詩中寫道:“瓯金名早定,帶玉寵方新”,此處“瓯金”即暗喻邱先生被任命為宰相的榮耀()。
“瓯金”通過典故從具體器物(金盆)演變為象征權力與地位的詞彙,專指宰相職位的授予,具有曆史與文學雙重意涵()。
需注意,“瓯”在漢語中另有地域指代,如浙江溫州的别稱(),但此義與“瓯金”無關。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賞析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新唐書》原文或李東陽詩作背景,可參考标注的網頁來源。
《瓯金》是一個類似于現代漢字詞典的中文詞語,為金文中的一種器物名稱。在古代中國,瓯金是用瓯作為材料制成的金質飾品或器物。
《瓯金》這個詞可以從字形上分為兩個部分:瓯(ou1)和金(jin1)。
瓯字的部首是瓦,瓯字的筆畫數為7。
金字的部首是钅(針),金字的筆畫數為8。
瓯金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冢宰·大宗伯》之中,其描述了制作王室器物的過程和使用。
瓯是古代一種類似于碗的器皿,多用于盛放食物或酒。
瓯金是将瓯制作成金質的飾品或器物,常作為君主的瑰寶珍物。
《瓯金》在繁體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瓯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相近。不過,由于字形演變和簡化,現代使用的瓯字已經變為瓦+區的結構。
1. 那個博物館裡展示了許多古代的瓯金器。
2. 我收到了一份精美的瓯金飾品,非常高興。
3. 明朝宮廷中,瓯金是君主使用的一種奢華飾品。
瓯貴(指珍貴的瓯制品)、瓯子(瓯的古代名稱,又稱“瓯座”)、金器、金飾、黃金
瓯器、金制品、金玉、玉石、寶物
陶器、鐵器、銀器、白銀、貧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