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絕如線的意思、不絕如線的詳細解釋
不絕如線的解釋
亦作“不絕如縷”。 1.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公羊傳·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絶若綫。” 何休 注:“綫,縫帛縷,以喻微也。”《淮南子·要略訓》:“ 齊桓公 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國,中國之不絶如綫。”《清史稿·禮志三》:“洎 朱溫 以下,或起寇竊,或為叛臣,五十餘年,國統不絶如綫。”
(2).形容子孫衰落或後繼者稀少。《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 ,復加卹問,稍益衰弱,不絶如綫。”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荒隅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為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以是嗣續之重,不絶如縷。” 清 戴名世 《<困學集>自序》:“自 孟軻氏 而後,學者不絶如綫,迨 宋 興而諸儒繼起,不可謂盛者歟!”
(3).形容聲音或思緒微弱。 宋 蘇轼 《前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絶如縷。” 冰心 《<寄小讀者>四版自序》:“年來筆下銷沉多了。然而我覺得那抒寫的情緒,總是不絕如縷,乙乙欲抽。”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線的解釋 線 (綫) à 用絲、棉、麻、金屬等制成的細長可以任意曲折的東西:絲線。棉線。線圈。線材。線繩。 幾何學上指一個點任意移動所構成的圖形:直線。曲線。線條。 像線的東西:光線。視線。線索(.事情的頭緒或
網絡擴展解釋
“不絕如線”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ù jué rú xiàn,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
局勢危急
形容形勢像即将斷裂的細線一樣岌岌可危。例如《公羊傳·僖公四年》提到“中國不絕若線”,指中原地區受外族侵擾,存續危在旦夕。
-
子孫衰落或後繼者稀少
多用于描述家族傳承或文化延續的瀕危狀态。如《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記載“稍益衰弱,不絕如線”,指功臣後代逐漸凋零。
-
聲音或思緒微弱
引申為某種情感、聲響等雖微弱但持續不斷。蘇轼《赤壁賦》中“餘音袅袅,不絕如縷”即用此意(“縷”與“線”相通)。
二、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偏正式結構,多作謂語、定語。
- 常見搭配:描述危機(如“國運不絕如線”)、文化傳承(如“技藝不絕如線”)或情感延續(如“思念不絕如線”)。
三、來源與演變
- 最早出處:
源自《公羊傳·僖公四年》,以“線”比喻國家存續的脆弱性。
- 後世擴展:
漢代起逐漸衍生出“子孫衰落”“聲音微弱”等含義,如《隋書》用其形容政權延續。
四、相關辨析
- 近義詞: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 易混詞:
“不絕如縷”更側重“持續不斷”,而“不絕如線”更強調“瀕臨斷絕”的危機感。
如需更詳細例證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書》《公羊傳》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絕如線是一個成語,形容事物連續不斷,如同線一樣拉得很長。這個成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不、絕、線。其中,“不”是一個常見的否定詞;“絕”是由“纟”表示絲的部首和“色”表示線的部首組成;“線”是由“纟”表示絲的部首和“戊”表示線的部首組成。
《不絕如線》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種織布工藝。在織布過程中,一根線從紡車上引出,并通過織布機的細密布眼交織而成。由于織布過程中線不斷被引出,所以形成了連續不斷、不絕如線的形象。
在繁體字中,《不絕如線》可以寫作《不絕如綫》。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絕”可以寫作“絶”,“線”可以寫作“線”。這些變化主要是由于漢字的演變和書寫風格的不同而産生的。
幾個例句中可以使用《不絕如線》這個成語:
1. 他的話音不絕如線,一氣呵成,讓聽衆十分驚歎。
2. 這個工廠的生産線不絕如線,從早到晚都沒有停過。
3. 他的創意源源不絕,就像一條永遠無法斷掉的線。
與《不絕如線》相關的組詞可以是“絡繹不絕”、“源源不絕”等。這些詞語也都形容事物連續不斷,沒有停止的狀态。
它的近義詞可以是“連綿不斷”、“長長久久”等。這些詞語同樣可以形容事物持續不斷的特點。
反義詞可以是“斷斷續續”、“一波三折”等。這些詞語表示事物有間斷、不連續的狀态。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