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歲的意思、獻歲的詳細解釋
獻歲的解釋
進入新的一年;歲首正月。《楚辭·招魂》:“獻歲發春兮,汨吾南征。” 王逸 注:“獻,進;征,行也。言歲始來進,春氣奮揚,萬物皆感氣而生。”《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獻歲。” 宋 司馬光 《和宋子才緻仕後歲旦見贈》:“閑官逢獻歲,拜揖亦紛然。” 清 劉獻廷 《郴州元旦》詩之三:“新知指可屈,獻歲亦勞勞。”
詞語分解
- 獻的解釋 獻 (獻) à 恭敬莊嚴地送給:奉獻。貢獻。捐獻。獻身。獻禮。借花獻佛。 表現出來:獻技。獻藝。獻媚。獻丑。 古代指賢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獻。 筆畫數:; 部首:犬; 筆順編號:
- 歲的解釋 歲 (歲) ì 年:歲首。歲暮。歲夕(即“除夕”)。歲除(年終)。歲闌(一年将盡的時候)。 一年的收成,年景:歲兇(年成歉收)。歉歲(收成不好的年份)。 年齡:年歲。周歲。 星名:歲星(即“木星”。)
專業解析
"獻歲"是一個具有典雅色彩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書面語,特指新的一年的開始。其核心含義與用法如下:
-
基本釋義:進入新的一年;歲首正月。
- "獻"在此處有"進獻"、"進入"之意,"歲"指"年歲"、"年份"。"獻歲"合起來就是指進入新的一年。它常用來指代農曆新年(春節)或一年的開端(正月)。例如:"獻歲發春兮,汨吾南征。"(屈原《楚辭·招魂》),描繪了新年伊始、春氣萌發的景象。來源:《漢語大詞典》、《辭海》、《古代漢語詞典》。
-
作為時間名詞的用法:
- 在古典文學和正式場合中,"獻歲"常作為一個時間狀語或名詞使用,表示新年期間或新年伊始。它帶有辭舊迎新的意味,常與慶祝、展望、祈福等活動或情感相聯繫。例如:"獻歲春猶淺,園林未盡開。"(唐代詩人詩句),描寫了新年之初春意尚淺的景象。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文大辭典》。
-
文化内涵與背景:
- "獻歲"一詞蘊含着古人對時間流轉的感知和對新年的敬畏與期待。它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标記,也承載着人們告别舊歲、迎接新禧的美好祝願。這個詞彙的使用,體現了漢語在表達時間概念上的豐富性和文化積澱。來源:《中國節日文化》、《漢語時間詞的文化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獻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àn suì,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時間含義:歲首或新年伊始
指進入新的一年,特指農曆正月或歲首。例如:
- 《楚辭·招魂》中“獻歲發春兮,汨吾南征”,描述歲首春意萌發。
- 南朝宋鮑照《代春日行》提到“獻歲發,吾将行”,同樣強調歲首啟程的意象。
二、禮儀含義:向長輩或上級賀歲
作為古代禮儀用語,表示向上級、長輩祝賀新年或壽辰。例如:
- 成語“獻歲”中的“獻”指向尊長表達敬意,“歲”指年份,組合後體現對長輩的祝福。
- 後蜀孟昶在桃符題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被視為最早的春聯形式,展現了獻歲時的慶賀傳統。
其他補充
- 文學應用:多用于詩詞或正式場合,如司馬光詩句“閑官逢獻歲,拜揖亦紛然”。
- 近義詞:與“新年”“歲首”等詞含義相近,但更側重時間節點與禮儀結合。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和查字典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黯闇褙裱兵不由将冰操簸籮成裹沖人充事愁辜誕月堤塞洞房花燭段位頓即杜秋之年梵志風條鳳舞鸾歌輔料福壽綿長幹員公器怪巧裹燒鬟絲濟濟促促寖成進退迍邅久久開闆可蠢連綿不斷禮察令容籠鳥池魚賣拳頭明轎莫不是木瓦沐泳内交排語前良牽曳全乎驅番饒赦賞罸分審倏地遂石逃難鐵搭鐵搭湍泷推誠相見外圓内方玩威詳奪仙侶犀分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