虼蜋皮的意思、虼蜋皮的詳細解釋
虼蜋皮的解釋
比喻肮髒人的漂亮外衣。極言虛有其表。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一折:“那廝雖穿着幾件虼蜋皮,人倫事曉得甚的!” 明 徐複祚 《投梭記·訂盟》:“看你穿一件虼蜋皮,迎風隻覺寒酸氣。”
詞語分解
- 虼的解釋 虼 è 〔虼蚤〕昆蟲,赤褐色,善跳躍,寄生在人畜的身體上,吸血液,能傳染鼠疫等疾病。亦稱“跳蚤”。 〔虼螂〕蜣螂。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虼蜋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拼音:gè láng pí(部分文獻注音為ɡè ɡè pí,但“蜋”更常見讀作“láng”)
- 字面含義:原指皮膚粗糙、相貌丑陋,因虼蜋(一種多足小蟲)表皮粗糙而得名。
二、比喻含義
- 核心概念:比喻外表光鮮但内在低劣的人或事物,強調“虛有其表”。
- 典型用法:形容人穿着華麗卻品行不端,或事物表面美觀但本質低劣。例如:
- 元雜劇《救風塵》中諷刺角色“穿着幾件虼蜋皮,人倫事曉得甚的”;
- 《金瓶梅詞話》用“虼蚫皮”(同義詞)描寫人物虛僞浮誇。
三、使用注意
- 變體形式:存在方言異寫,如“虼蚫皮”(gè bào pí);
- 語境特點: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的貶義表達,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救風塵》《金瓶梅》等古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虼蜋皮》的意思
《虼蜋皮》是一個成語,意思指的是形容人非常瘦小或者身弱無力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虼蜋皮》這個成語由虼、蜋、皮三個字組成。
虼字的部首是虍,總共有11個筆畫。
蜋字的部首是虍,總共有9個筆畫。
皮字的部首是白,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虼蜋皮》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民間的諺語,形容人非常瘦小或者身弱無力。
繁體
《虼蜋皮》這個成語的繁體寫作《虼蠡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虼字的寫法為「蚈蚋」,蜋字的寫法為「蜒蚊」,皮字的寫法為「皃」。
例句
他身材瘦小得像《虼蜋皮》。
相關詞彙
組詞:皮包骨頭、蛇鼠一窩。
近義詞:幹癟、幹巴巴。
反義詞:壯實、魁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