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聲震響。 漢 馬融 《廣成頌》:“鼓駭舉爵,鐘鳴既觴。”
“鼓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一定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
基本釋義
指鼓聲震響,形容鼓聲宏大而震撼。該詞最早見于漢代馬融的《廣成頌》:“鼓駭舉爵,鐘鳴既觞”,描寫宴會中鼓聲與鐘鳴交織的場景。
構成解析
争議與拓展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形容事物令人震驚或恐懼”,可能因拆分字義而産生引申義,但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建議在古文閱讀中優先采用“鼓聲震響”的本義。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描述儀式、戰争或慶典中的鼓聲場景,例如:“戰場鼓駭,士氣高昂。”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代典籍如《廣成頌》原文。
鼓駭(gǔ hài)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激勵、鼓舞、振奮。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形容壯烈的場景、激烈的戰鬥以及勇猛的精神狀态。
鼓(部首:鼓;筆畫:鼠字頭加4畫)
駭(部首:馬;筆畫:馬字頭加8畫)
“鼓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三十年》:“鼓駭而前行”。繁體字為「鼓駭」。
古代人寫“鼓駭”一詞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差異,可以參考《康熙字典》提供的寫法:“鼓”字在下部有一個“缶”字,上面是“類”字,下面是“丘”字,意為鼓聲。而“駭”字是由“馬”和“亥”組成,意為馬驚。
1. 他的英勇行動鼓駭了全體士兵,使他們士氣大振。
2. 這場比賽的結果讓觀衆們異常鼓駭。
鼓舞、鼓動、鼓勵、壯志淩雲、勇往直前等。
振奮、激勵、鼓舞、鼓動。
萎靡、頹廢、沮喪、洩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