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膏物的意思、膏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膏物的解释

纹理白如膏脂的植物,如杨柳之属。或谓膏为“櫜”字之误,莲芡之实其外有櫜韬。《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膏物谓杨柳之属,理致且白如膏。’ 玄 谓膏当为櫜,字之误也。莲芡之实有櫜韜。” 明 刘基 《铅山龙泉》诗:“养德君子类,膏物农夫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膏物"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义和古籍用例两方面理解:

  1. 本义指油脂丰富的植物果实或种子:

    • "膏" 本意指油脂、脂肪,引申为肥沃、润泽。"物" 泛指事物、物品。
    • 因此,"膏物" 字面意思是指含有丰富油脂的植物性产物。这主要指某些树木结出的果实或种子,其油脂含量高,可以用于榨油或食用。
    • 最经典的出处是《周礼·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 郑玄注:"膏物,谓杨柳之属,理致且白如膏。" 这里明确指出"膏物"是植物类别之一,特指像杨柳这类能产出白色、细腻如膏脂般果实的树木。其他常被归为此类的植物包括柞树、楮树(构树)等,它们的果实或种子富含油脂。(参考《周礼》原文及传统注疏)
  2. 引申指肥沃的土地或滋养之物(较少用):

    • 由"膏"的"肥沃"义引申,"膏物" 在特定语境下也可指代肥沃的土地或能够滋养万物的东西。但此用法远不如指代油脂植物常见和明确。

现代词典收录情况:

"膏物"是一个源自先秦的古汉语词汇,主要指富含油脂的植物(尤其指杨柳、柞、楮等树木的果实或种子)。其核心含义建立在"膏"的"油脂"义和"物"的"物品"义之上。虽然在特定语境下可能有引申义,但其最经典、最明确的定义源于《周礼·地官·大司徒》的记载及历代注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未收入常用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膏物”是古代文献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籍注释和植物特性来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膏物指纹理白如膏脂的植物,传统解释中主要分为两类:

  1. 杨柳类植物:因树皮质地细腻、颜色白润,被归为膏物。
  2. 莲芡类植物:部分学者认为“膏”是“櫜”(音gāo,指包裹果实的外壳)的误写,故膏物也指莲、芡等果实外有硬壳的植物。

文献依据

争议点

该词存在字形争议:“膏”与“櫜”因形近可能被混淆,导致两种解释并存。现代学者多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原文及汉代注释(参考、5)。

别人正在浏览...

爱国主义百匿稗政拔羣出萃弊仆壁衣长铩朝常撤围螭虬代面大惊小怪等于谛辨兜夫豆稭方外十友凡走沸聒奋臂富埒陶白干湿度地带性构堂关情龟长于蛇含笑黄皮刮瘦逭咎画意诗情会议婚对交逢具在枯朽之余炼油凌锄聋瞽癃肿罗伞庐山精氓籍尼泊尔前俯后合,前俯后仰请婚清斝群学入赀散樗埽门射不主皮审数沈香拐岁阴素衣屯候豚拍无纪律喜抃洗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