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拭淚 ”。1.擦眼淚。 南朝 梁 蕭統 《拟古》詩:“窺紅對鏡斂雙眉,含愁拭淚坐相思。”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千秋一拭淚,夢覺有微馨。”《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第一句公子就不好登答,隻得斂神拭淚。” 廬隱 《海濱故人》一:“有時她不耐煩了,不能十分溫慰 玲玉 , 玲玉 一定要背人偷拭淚。”
(2).舊時報喪訃文用語。對于親屬,親者用“抆血”,疏者用“拭淚”。參見“ 抆血 ”。
見“ 拭淚 ”。
“拭淚”一詞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動作
指擦拭眼淚的動作,常用于描述因悲傷、感動等情緒而流淚後的反應。例如《紅樓夢》中“賭氣上床,面向裡倒下拭淚”,或《初刻拍案驚奇》中“七郎哭罷,拭淚道”。
近義詞:擦淚、抆淚(“抆”為古語,同“拭”)。
情感表達
在文學和口語中,常借“拭淚”表現人物的脆弱或深情,如“含愁拭淚坐相思”(南朝蕭統詩句),或現代作品中“感動得拭淚”等場景。
在傳統喪葬文化中,“拭淚”是報喪訃文的專用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學作品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紅樓夢》《初刻拍案驚奇》等古籍。
「拭淚」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它指的是用手或物品擦拭眼淚。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手」和「水」,部首含義分别為動作和性質。
「拭淚」的筆畫數為9。其中,「拭」字是由「扌」和「式」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8。而「淚」字則由「水」和「目」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5。
成語「拭淚」來源于《楚辭·九歌·涉江》:“拭淚如雨下,沾襟乘風吹。”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悲傷欲絕時淚水如雨擦過衣襟的情景,後來演化成成語,常用于形容悲痛或感動之情。
在繁體字中,「拭淚」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拭淚」的寫法也沒有太大變化。在古籍《說文解字》中,「拭」字寫作「麗」與現代漢字寫法相比,多了一個「丷」字旁。而「淚」字則寫作「淚」,字形上更加接近水的形狀。
例句:他看着她淚眼汪汪,連忙拿起袖子拭淚。
組詞:擦淚、抹淚、哭泣。
近義詞:擦眼淚、擦去淚痕。
反義詞:笑容滿面、喜極而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