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意的意思、垂意的詳細解釋
垂意的解釋
(1).注意;留意。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紀策考》:“寡人垂意聽子之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蓋聞蘭為國香,服媚彌芬;書亦國華,翫澤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宣和遺事》前集:“願陛下垂意於馭臣,遠女寵,去小人,備夷狄,以益謹天戒。”
(2).關懷,關心。《後漢書·和帝紀》:“ 孝章皇帝 崇弘鴻業,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
(3).猶喜愛。《宋史·佞幸傳·朱勔》:“ 徽宗 頗垂意花石, 京 諷 勔 語其父,密取 浙 中珍異以進。”
(4).猶言降意;曲意。《三國志·吳志·孫堅傳》:“明公親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賴於 卓 ……今明公垂意於 卓 ,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資治通鑒·漢靈帝中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雲:“垂意,猶言降意也。”
詞語分解
- 垂的解釋 垂 í 東西一頭挂下:垂楊柳。垂釣。垂直。垂線。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淚。垂髫(頭發下垂,指兒童)。垂頭喪氣。 敬辭,用于别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垂愛。垂憐。垂詢。 傳下去
- 意的解釋 意 ì 心思:意思。意見。意義。意味。意念。意志(為了達到既定目的而自覺努力的心理狀态)。注意。同意。意在筆先。意在言外。 心願,願望:意願。願意。意向。意圖。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或事
網絡擴展解釋
“垂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uí yì,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具體可分為以下四類:
一、基本含義
指人的心思或意向,常用于描述内心深處的感受或願望。該詞由“垂”和“意”組成:“垂”在古漢語中有“俯身向下”“流傳”等含義,“意”則指心意、願望。
二、詳細解釋
-
注意;留意
表示對某事的關注或重視。例如:
- 《越絕書·外傳紀策考》:“寡人垂意聽子之言。”
- 《文心雕龍·知音》:“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
關懷;關心
多用于描述上級對下級的關切。例如:
-
喜愛;偏愛
指對某人或某物的特别喜好。例如:
-
降意;曲意
表示降低姿态或遷就他人。例如:
三、補充說明
“垂”字本身在古漢語中還有以下常見含義(與“垂意”相關):
- 邊疆(通“陲”),如《白馬篇》:“揚聲沙漠垂。”
- 懸挂、流傳,如“垂淚”“垂範”。
四、使用場景
“垂意”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如需引用古籍或進行文學創作,可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合適義項。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宋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意(chuí yì)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傾注心意或思慮。它的拆分部首是“蔔”和“又”,其中“蔔”是象形部首,表示蔔筮的意思,而“又”是一個手的形狀,表示手在垂下的動作。所以,它的字形就是一個手在垂下。垂意的筆畫數是9畫。
關于垂意的來源,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小雅·垂葉其實》一詩中,詩中描述了垂葉的景象,垂意被用來表達自然界中的一種傾瀉動作。在繁體字中,垂意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垂意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的寫法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差異。例如,垂意的古代寫法有時将“心”作為部首,表示這個詞與心意相關。
下面是一些垂意的例句:
1. 他垂意于她,千言萬語都無法表達他對她的深情。
2. 學生們垂意于學習,希望能取得好成績。
一些與垂意相關的組詞包括垂涎、垂釣、宣洩、傾訴等。而與垂意相近的詞語有傾心、投入、專注等。反義詞則包括不關心、漠不關心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