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喪的意思、告喪的詳細解釋
告喪的解釋
報喪。《左傳·文公十四年》:“九月﹝ 穆伯 ﹞卒於 齊 。如喪,請葬,弗許。”《禮記·曲禮下》:“告喪,曰:天王登假。” 鄭玄 注:“告,赴也。” 孔穎達 疏:“此謂天王崩而遣使告天下萬國之辭也。”
詞語分解
- 告的解釋 告 à 說給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誡。告訴。報告。勸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機關檢舉、控訴:告發。告狀。控告。 表明,請求:告老。告急。自告奮勇。 宣布或表示某種情況出現:告成。告竭(宣布某種東
- 喪的解釋 喪 (喪) ā 跟死了人有關的事:喪事。喪禮。喪亡。喪假(?)。喪亂。治喪。吊喪。 喪 (喪) à 丢掉,失去:喪失。喪生。喪偶。喪膽。喪氣(不吉利,倒黴。“氣”讀輕聲)。頹喪(情緒低落,精神委靡)
網絡擴展解釋
“告喪”是漢語中的一個傳統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基本詞義
“告喪”即報喪,指将某人去世的消息正式通知親屬或相關方。古代常用于諸侯、貴族或重要人物的喪事通告,具有禮儀規範性。
2.古典文獻出處
- 《禮記·曲禮下》:記載“告喪曰天王登假”,指周天子去世時,需派遣使者通告諸侯國。
- 《左傳·文公十四年》:提到穆伯去世後,魯國“如喪,請葬,弗許”,反映告喪後可能涉及葬禮的争議。
3.用法與演變
- 古代禮制:屬于“兇禮”的一部分,需遵循嚴格流程,如使用“天王崩”“登假”等特定措辭。
- 現代語境:現多泛指向親友通知死訊,但傳統儀式性用法已淡化,常見于文學或曆史叙述中。
4.相關注釋
東漢鄭玄注《禮記》時,解釋“告”為“赴”(即奔赴通告);唐代孔穎達進一步說明此為“遣使告萬國”的正式程式。
“告喪”體現了古代喪葬禮儀的莊重性,兼具曆史文獻價值與文化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告喪這個詞的意思是通知親朋好友某人去世的行為或儀式。拆分部首是言和堇,筆畫數為12。來源于古代殷商時期的祭祀儀式中,人們通過敲鐘或鳴漏向神明告知有親人去世的消息。繁體形式為告喪。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告喪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害和喪。害指遭遇不幸或喪失,喪指失去、離世。例如:“他去告喪時,我感到非常難過。”組詞中可以包括告喪者、告喪儀式、告喪大師等。近義詞可以是喪葬、宣傳喪事,反義詞可以是節日、慶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