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丧。《左传·文公十四年》:“九月﹝ 穆伯 ﹞卒於 齐 。如丧,请葬,弗许。”《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郑玄 注:“告,赴也。” 孔颖达 疏:“此谓天王崩而遣使告天下万国之辞也。”
"告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将某人去世的消息正式通知给亲友或相关人士。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告丧(gào sāng):
指将人去世的消息通知亲友。古代多由家族派人专程告知,后渐以书面讣告替代。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年,第3卷,第128页。
- 示例:
《左传·隐公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既而告丧。”
《辞海》(第七版)
告丧:
丧家向亲友通报死者去世的消息。旧时需着丧服登门告知,后演变为发讣闻。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第642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告丧:
动词,指正式通知某人死亡的消息。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38页。
词汇 | 含义差异 |
---|---|
讣告 | 书面形式的死亡通知,侧重载体 |
奔丧 | 亲友得知消息后前往吊唁的行为 |
告丧 | 强调“通知”动作本身 |
“诸侯使人吊,其次含襚赗临,皆同辞而告丧。”
注:记载诸侯国间遣使告丧的礼仪程序。
“贾珍急命人连夜告丧于众亲友。”
注:反映清代家族告丧的习俗。
仅用于正式死亡通知,不可泛指其他信息传达。
含庄重、哀悼之意,需避免轻率使用。
以上释义综合古典文献、权威词典及文化礼仪规范,确保学术性与实用性并存。
“告丧”是汉语中的一个传统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告丧”即报丧,指将某人去世的消息正式通知亲属或相关方。古代常用于诸侯、贵族或重要人物的丧事通告,具有礼仪规范性。
东汉郑玄注《礼记》时,解释“告”为“赴”(即奔赴通告);唐代孔颖达进一步说明此为“遣使告万国”的正式程序。
“告丧”体现了古代丧葬礼仪的庄重性,兼具历史文献价值与文化意义。
被火蔽晦并悉逼窄驳嘴残汤剩饭晨飡储思啖赵调斡冬蛰方当肥辞分贝风里来雨里去府绸稾茇格里历勾描怪声怪气官材古操豪雄嚼啮激刺禁火日金鸡消息空话连篇叩问雷风廉寸两脚货连朝娄郝緑骥毛拳没大没小秘卷沐椁褭蹏砰隐皮草破天亮切实可行钦柴清閟轻轩茕孑上层建筑赏工生澁司间它们阘冗天兄贴合穨顔无向宵寐协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