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舒遟 ”。1.猶舒徐。從容不迫貌。《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遟。” 孔穎達 疏:“舒遟,閑雅也。” 宋 歐陽修 《議學狀》:“蓋古之養士,本于舒遲。而今之取人,患于急迫。”
(2).遲慢。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上又使作樂曲,問其得失。承禀舒遲,衆工多笑之。” 明 李日華 《梁州序·宮怨》曲:“怎禁得纖腰瘦怯愁如海,怎禁得淑景舒遲晝似年。”
“舒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從容不迫貌
指儀态或行動從容閑雅,不急不躁。例如《禮記·玉藻》中提到“君子之容舒遟”,孔穎達疏解為“閑雅也”。宋代歐陽修在《議學狀》中對比古今人才選拔時也提到“古之養士本于舒遲”,強調古代培養人才的從容态度。
遲慢
表示動作或反應遲緩。如《唐語林》記載樂工因“承禀舒遲”而被嘲笑,明代李日華的作品中亦有用例。
字義構成
“舒”有舒展、緩慢之意(如“舒緩”),“遲”則指緩慢或晚于預期(如“遲疑”“遲到”)。兩字組合強化了“從容”或“遲緩”的語義。
古籍關聯
除上述文獻外,《後漢書·韋彪傳》用“進退舒遲”形容端心奉公之态,進一步印證其褒義用法。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人物儀态或行事風格。若需具體文獻考證,可參考《禮記》《唐語林》等古籍原文。
舒遲(shū chí)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輕松、不緊張、不急躁或不着急的狀态。它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情、身體的舒展或者事物的運行狀态。
舒遲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舌"和"之",它的筆畫數目是12畫。
舒遲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天問》這篇古代詩文中,被視為古代文學經典之一。後來,它也被廣泛運用到現代漢語中。
舒遲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依然是"舒遲"。
在古代漢字中,舒遲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在秦朝的小篆字體中,舒遲的寫法是"舒遲"。
1. 他心情舒遲地散步在公園裡,享受着清新的空氣。
2. 她緊張的神情逐漸舒遲了下來,開始展現出自信的笑容。
3. 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很順利,沒有出現任何舒遲的情況。
1. 舒服:指感覺舒適、自在。
2. 延遲:指推遲、耽擱。
1. 輕松:指放松、自在。
2. 悠閑:指無所顧忌、不緊張。
3. 寬松:指寬裕、不拘束。
1. 緊張:指緊密、壓力大。
2. 着急:指急迫、焦慮。
3. 匆忙:指急促、忙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