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儀的意思、款儀的詳細解釋
款儀的解釋
納款的禮物。《明史·外國傳二·安南》:“其使者來報如約,至期忽言於關吏曰:‘士卒飢病,款儀未備……’遂中宵遁去。”
詞語分解
- 款的解釋 款 ǎ 誠懇:款留。款曲(?)(殷勤的心意)。款待。款洽(親切融洽)。款誠。款語(懇切談話)。 器物上刻的字,書畫、信件頭尾上的名字:落款(題寫名字)。題款。 式樣:款式。 法規條文裡分的項目:條款。
- 儀的解釋 儀 (儀) í 人的外表或舉動:儀态。儀表。威儀(使人敬畏的嚴肅容貌和舉止)。 按程式進行的禮節:儀式。儀仗。司儀。 禮物:賀儀。謝儀。 供測量、繪圖、實驗用的器具:儀器。 法制,準則:儀刑。“設儀立
專業解析
"款儀"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典籍用例綜合解析:
一、分字釋義
- 款(kuǎn):《說文解字》釋為"意有所欲",本義為誠懇真摯,後衍生出"條款""款項"等義項。
- 儀(yí):《爾雅》注為"宜也",指禮節規範,《周禮》中特指禮儀制度。
二、整體釋義
該詞特指古代禮儀中約定俗成的財物饋贈,常見于兩種語境:
- 禮節性贈禮:指遵循禮制規範進行的財物呈送,如《金瓶梅詞話》載"備辦些祭物款儀,到靈前祭奠"
- 專項禮金:某些地區方言中代指婚喪嫁娶時按例交納的禮金,如福建《福清縣志》"婚娶款儀不過千文"
三、引證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第三卷收錄該詞為閩方言特色詞彙,标注其使用地域及文化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款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曆史或文獻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kuǎn yí
- 釋義:指“納款的禮物”,即古代在歸順、議和或外交場合中,作為誠意或約定的一部分所獻上的禮品。
詞源與用法
-
構成解析
- 款:本義為“誠懇”(如“款待”“款留”),後引申為條款、協議(如“條約第三款”)。
- 儀:可指禮節或禮物(如“賀儀”),此處指代表達誠意的物品。
合稱“款儀”,特指外交或歸附時用于示好的禮品。
-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明史·外國傳二·安南》,記載安南國使臣以“士卒饑病,款儀未備”為由拖延獻禮,後連夜逃走。這一案例反映了“款儀”在古代外交中的實際應用。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古代國家間的外交行為,如歸順、議和、朝貢等場合。
- 現代語境中極少使用,僅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
參考依據
- 權威來源(如漢典)與多個古籍解析網站均指向相同釋義。
- 若需查看更多例證,可參考《明史》相關章節或古代外交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土生八寶山闆障暴斂備樂别離避荒重圓垂棘從就多壽度朔恩惠發送改革者高頭光彩耀目館子門條寒瘁渾個江東賈終警告金雞進講計日以俟救解輯着餽給朗生了如觀火理恤鸾翔鳳集率勸毛巾被模态推理内助之賢鲇魚鳥王濃绮弄戲欺蔽輕翠棋坐三舍法杉材食道食結詩譽手頭守望松嫩平原鎖子甲彈絲甜鞋浄襪祧廟倭寇五月無追枭私